第136章 无垢琉璃珠

“杨卿.”

朱标看着杨宪,开口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什么话都没说。

朱标认为,他与杨宪二人如今的关系,再说有些话,反而生分了。

朱标郑重将玻璃弹珠收起来,贴身珍藏,然后看着杨宪,开口道:“在烧琉玻璃的这方面上,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我能做到的,尽量帮你做到。”

“那我也就不和殿下客气了,玻璃厂新建,我这边需要人手,有烧制琉璃经验的人,学习起来会快很多。如果只靠老金一个,我怕不太够。”杨宪开口笑道。

在明初,烧制琉璃的匠人怕是只有皇宫里有了。

在外头几乎找不到。

就算是皇宫里,这种人才也极其稀缺,不过既然杨宪开口要了。

那么再难,朱标也会做到。

这里头同样有之前那颗无垢琉璃珠的原因,朱标觉得他受之有愧。

在太子朱标的帮助下,又是从皇宫琉璃局拐了好几个烧制琉璃的工匠到扬州。

扬州这边,也终于建好了窑子,开始试着烧透明玻璃。

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沙子,还有苏打、芒硝、方解石和生石灰。

苏打可以通过盐碱湖的水提炼而成,芒硝、方解石和生石灰在古代也叫这个名字,可以直接找到。

制作的步骤也很简单,就是将原料置于一千五百摄氏度的高温中烧制成液态。

有人可能会问,古代有这么高的温度吗。

当然可以,首先要选用优质的煤炭,加上适当的鼓风装置和煤窑结构,就可以把温度升的很高。然后将液态玻璃包在金属管之上,通过吹制,最终获得我们最想要的形状。

这是制造玻璃最简单的方法,与现代制造玻璃的工艺自然有差距,不过已经完全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