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穷病
无偿的徭役,积累民怨,其实就是在缩短王朝的寿命。
朱标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
可正如之前所讲,大明新建,国内百废待兴。
又不得不用。
这种饮鸩止渴的选择,就和之前吏治改革发不出钱,老朱选择加印大明宝钞一样。
归根到底还是穷。
“杨卿,你说说朝廷该怎么做?”朱标开口求问道。
“客观问题是无法改变的,大明如今新建在很多地方确实困难重重。”杨宪看了朱标一眼,接着开口道。“可这却并不是重徭役的理由,我认为废黜徭役势在必行。”
“李进折子里胡氏父女的情况,是万千大明子民的缩影。”
“虽然买卖琉璃器,确实能够让朝廷赚很多钱,可杨卿,如果直接废黜徭役,那么朝廷各地衙门所要增加的银钱支出,将会是一笔天文数字。”朱标开口道。
在他看来向胡人倾销琉璃器,所增加的收支,仅能补充吏治改革的用度。
而且杨宪先前也说,这个生意做不长久,最多就几年时间。
而徭役却是一件长期存在的事情。
即便后期徭役不会像如今开国之初这么重,可如果改成雇佣的话,每年这额外的支出,对于朝廷来说又将会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全国各州各府,能够这么做的,怕是也就只有扬州等为数不多的经济发达地区了。
“解决的方法还是回归税制改革上来,我的建议是摊役入亩。把所有徭役所需要的钱财全数平摊到大明每一亩地上,无论官员勋贵、富商地主还是自耕农,人人平等。废黜一切免税特权,皇亲国戚在这点上更要起到带头作用,这一点殿下回去后务必和陛下呈明厉害关系。”
“殿下到时候就可以看看,大明收上来的税收究竟能有多少,也用不着像现在这般一直为缺钱而烦恼了。”杨宪开口笑道。
大明几乎每个皇帝在位时都缺钱。
从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胖子开始,到那个怒吼着“朕的钱,都是朕的钱”,再到最后那个穷到向大臣要银子还要不到的可怜人。
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缘由。
可一个王朝很多隐患,往往是在初期时便已经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