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耀眼的太阳

事实上,那天宋濂反驳杨宪没有找到关键点。

杨宪那一番话并非无法辩驳。

如果一项新技术,只掌握在一家手中,就会容易造成垄断。

垄断就会产生暴利,同时让人有恃无恐。

只是现在这个新纺织技术是掌握在杨宪手中,杨宪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牟利,更多是为了造福百姓获取功绩点。

可如果日后有新技术,是掌握其他人手中,而那个人恰好是一个惟利是图的人。

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当然只要杨宪还活着一天,这种事情就永远不会发生。

因为他本人就是科学的化身。

不过这也让杨宪想到了另一件事。

那就是专利。

只有建立起长效可行的各种制度,才能让眼下这个大明走得越来越远。

皇宫的内官监,也有属于自己的织造府,用来专门供给皇宫的布匹供应。

朱标还未提起此事,杨宪便主动挑起这个话茬。

杨宪开口道:“虽然微臣可以和前次羊毛加工坊一样,将棉布纺织的新技术也无条件交给朝廷,可为了国家的长远考虑,微臣提议,内官监的织造府每建造一台明记新式的纺织机,就必须给明记商行缴纳百五的专利费。”

一台新式的纺织机成本大约在八十两银子,主要的成本在钢铁的成本和齿轮的打磨,杨宪开口要百分之五的专利费,等于一台新式纺织机只收四两银子。这点银子无论是对于他,还是对于明记商行都可有可无,但是这个制度,杨宪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把它给建立起来。

“杨卿,何为专利费?”朱标开口问道。

杨宪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朱标的这个问题,反而是开口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太子殿下,我华夏上下数千年历史,为何除了春秋秦汉时期,出现了各种新的发明,此后一千多年,却每况愈下,这一千多年,我们对工具的利用,为何进步的如此缓慢,甚至还有倒退?要知道我主持修建的轨道列车,可是在秦皇时期就有的产物。”

穿越前,学生时代的杨宪曾读过《中国三十大发明》,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三十大重大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