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

一个不稳,差点没拿住。

“这,这”

“恩相,你别激动,小心身子。”胡惟庸见状,连忙上前,轻抚着李善长的后背。

李善长终于明白,为什么见惯风浪的胡惟庸会如此失态了。

此时李善长眼前,报纸上的内容,正是百官联名上奏,贬低天下胥吏,反对胥吏改革的奏折内容。

现在,才是真的把事情给闹大了。

胥吏改革的公告,让那些胥吏和失意落魄读书人充满期待。

而这一面,这份百官联名上奏的内容,则是让他们感到失望,不仅仅是失望,还有愤怒。

在失望和愤怒的情绪引导下,做出一点什么出格的事情来,都再正常不过。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这就是那些胥吏在看到这份大明日报后,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杨宪用的法子其实并不新鲜,仍旧是前次儒家改革那套。

这天下是你们这帮子程朱理学的徒子徒孙多,还是受到吃人儒学迫害的老百姓多。

而现在同理。

这大明天下,是你们士大夫多,还是胥吏,以及还没上岸的读书人多?

这份大明日报发放到全国后。

各地衙门的父母官开始坐不住了。

太和殿上,李善长和朱元璋讲,仁政也需要人去施行。

在李善长眼里,这里的人,是指他们这些士大夫。

而对于各衙门的大老爷来讲,这里的人,则是指那些胥吏。

在古代科举选官的本意在抑制豪门,笼络中下层,防止出现威胁皇权的世家势力。老实科考,四书五经,八股文,考上去的官员很多都是皓首穷经,空谈理论的书生,他们读了大半辈子书,但是不少没做过什么实际事务,所以事情处理要靠基层一线的吏。

要知道胥吏是衙门里工作人员的主力军,以一个县为例,衙门里公职人员中,知县、县丞等朝廷命官共有11人。经书、散书等书吏百人左右,而衙役人数更多,足有四五百人。胥吏负责文书档案,公牍传递,诉讼刑名,司法治安,输粮征税,戒备警卫,可谓是维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社会有序稳定的主力军。

如今这些人要是全部停摆了,那些士大夫官员,就只能坐在自己的衙门里,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各地官员在看到大明日报后,都害怕这样的场景发生在自己身上。

就这还没算,那些在各衙门口集合闹事的读书人。

没错,在看到这份胥吏改革的大明日报后,那些读书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不再游手好闲,酗酒闹事,而是聚集在了一起,在各衙门前示威游行!

按照大明日报上写的胥吏改革办法。

之后全天下的胥吏,都将改制为政务员。

在这一点上,杨宪用的同样是后世的大智慧,那就是老人用老办法,新人用新办法。现在已经是胥吏的,那么就不用再参加政务员考试,直接转变他们的身份编制。

但是,这一批人里头注定会有一部分文化业务等水平不足的存在。

杨宪接下来会办政务员培训学校,专门针对这一批胥吏进行分批培训,务求将他们打造成合格的政务人员。

之后所有通过政务员考试,进入政务员体系的政务员,在正是到岗前,都是参加为期七天的新政务员入职培训。

而对于这些原本无法通过科考,失意落魄的书生来说,只要通过政务员考试,也能成为政务员的一员。

政务员是什么,和以往的胥吏完全是两个概念,既然可以由政务员直接升成官员,换而言之,也就是说政务员就是大明官员的预备役。

日后那是要做官的。

大明日报上还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来介绍马上要举行的政务员考试。

区别于新式科考的专业性。

政务员考试要求并不高,首先最起初当然是要识字,其次便是算学,然后便是各种大明律法,以及近些年来的各种改革,比如新的税制,如何收税。

这是第一张卷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也就是专门用于测查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联系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

基本上这些都是有着标准答案可以参考,对于这些读书人而言,死记硬背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测试百分制,总分按一百分来算。

然后便是第二张卷子。

这是测查从事政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具有模拟政务员日常工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