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是咱记错了。”朱元璋不以为意,继续低头吃饭去了。
以朱元璋的本事连手底下这帮子老弟兄的生日都能记住,哪里会记错他李善长的年纪啊。而且在他离开的这半月时间,中书省根本就没有乱套,在胡惟庸的代理主持下,运转得很好。
李善长心中清楚,朱元璋这是在点他,该提前下台了。
有道是莫贪天功为己功,不管爬得多高,千万别拿自己当回事。
能干是能力,会退才是智慧。
李善长一杯醇酒下肚,忽然伸手拍了拍脑袋,笑道:“我这个脑子,真是老糊涂了,臣今年确实六十有七了。”
“年纪大了记性也跟着差了。”
朱元璋看着李善长,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这场御宴,君臣相谈甚欢。
一些话,君臣二人自在不言中。
宴会结束,临别时,朱元璋还送了李善长一副老花镜。
“这是扬州玻璃厂那边的最新产品,太子刚送过来的。”
“谢陛下隆恩。”李善长拜谢道。
出了皇宫,李善长看着手中这副老花镜,喃喃低语道:“老臣虽然老眼,但不昏花呀。”
这场御宴已经定下基调了。
李善长离开中书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他不可能在刚参加完御宴就马上请辞的,这样不仅会让朱元璋受到一定的非议,毕竟李善长这次是为了天下士大夫出头,他不想让老朱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而且最主要的是李善长还要利用最后的这一点时间为胡惟庸铺路。
小主,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中书省内,李善长故意处处与胡惟庸为难。
这样在外人看来,就是李善长因为前次胡惟庸“背叛”他的事情,记恨上他了。
而且做人不再谨慎低调,行事风格变得偏激易怒。
短短时日内,得罪了不少人。
然后在这次事情渐渐平复下来后,一个平静的午后。
李善长独自一人进宫,向朱元璋递上了辞呈。
太和殿内。
“禀陛下,臣这里有一道辞呈,请陛下恩准。”李善长跪在地上,高举手中的辞呈,朗声道。
朱元璋上前接过,看着手中李善长递交的辞呈,心底升起了点点感慨。
他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亲自扶着他起来。
没错,是朱元璋自己逼着他退位的,可不代表俩人没有感情啊。
要知道,从朱元璋参加义军还没有得势之前,李善长就是他身边的助手。
回想当初定远一遇,李善长告诉朱元璋效仿刘邦,“法其所为,天下足定也”,做第二个平民皇帝,正是李善长这一番话,给了朱元璋坚定的信心!
哪怕是郭子兴夺了朱元璋的军权,要把李善长调走,他都不走!
在《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子兴惑谗言,悉夺太祖兵,又欲收李善长置麾下。善长牵上股而涕泣自诉,不肯行。也就是抱着朱元璋的大腿哭,不肯离开!这是忠的表现,而且李善长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帝王相”!
要知道那个时候,朱元璋还只是郭子兴麾下的头马而已。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成为红巾军义军首领,李善长一直都是文官之首,在他定下的方针下。
朱元璋行仁义之师,才让朱元璋在所有义军当中脱颖而出。
而后在金陵站住脚后,李善长一心一意地主持政务。
朱元璋才能大刀阔斧地征伐四方,开国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