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卿,卫所制度可是出自刘先生之手。”朱标开口道。
大明的卫所制度是朱元璋和刘伯温当时共同商讨出来的结果。
他们借鉴了前唐的府兵制,当然并不是全盘接受。
当时朱元璋和刘伯温这对君臣,就曾经深度探讨过,为什么前唐这么好的府兵制最后会彻底形同虚设,乃至到最后甚至直接被停废。
刘伯温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性原因。
其中一点最为关键,要知道府兵制的兵员,是要自备马匹、武器这些东西的。
木兰辞理由描写花木兰代父从军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正是因为当时花木兰所在的南北朝用的也是府兵制。
府兵制度下,官府只发放重兵器和战马,其余驮马、轻兵器以及资装、口粮全部需要府兵个人自备。(换在现代,就是坦克、机枪、火箭筒和头盔、防弹衣这些国家负责,其余军装、携行具、步枪、刺刀、寝具乃至单兵口粮完全由士兵自备——对了,还有机动用的车辆也要自备。换现在根本没法想象。)
初唐时,朝廷有钱,府兵除了授田外,兵员战死之后,家人可以获得一大笔的抚恤金,这样一来,唐军自然是个个悍不畏死。
但是长年累月的大战下来,即便是富裕如大唐,库房里也没有余粮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论任何一个朝廷,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永远处在鼎盛时期。
唐代完成统一之后,虽然也在不断对外扩张,但府兵的授田一直无法保证(敦煌出土文书中大把应授百亩、实授二十亩的例子)。
之后别说授田,就连抚恤金逐渐拖欠,后面就干脆直接不给了,府兵的战斗力自然就跟着锐减。
没钱没田,谁还卖命啊。
府兵制运行到了后期,不仅仅是兵穷,连将也穷。
一开始,那些将领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喝兵血。
但是能够做到将领的,头脑还是有的。
其中一些人很快便是发现了制度漏洞,开始大发横财。
这个漏洞就是那些阵亡将士的兵器。
毕竟一场大战打下来,兵器丢的到处都是,而且主人们都战死了。
又有谁知道这兵器、战马是谁的?
起先时,这些兵器和马匹也就全都交给了这些将领支配,倒也没人注意。
可渐渐地,便有一些缺德的将领逐渐发现。
自己手下兵士死得越多,好处就越多。
对他们而言,一场战争最好的结果就是获得惨胜。
这样一来,朝廷既能够给他们封赏,他们能够捡回来的兵器和战马也多。
至于如何套现获利。
之前说了,刘伯温指出府兵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府兵制的兵员,是要自备马匹、武器这些东西的。
这些缺德的将领们正好把他们捡回来的兵器、马匹重新卖给新兵。
这样一来不就是正好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了吗?
简直了不是。
一时间,缺德的将领们都开始大发战争财。
可时间久了,下面那些士兵也不是傻子。
我辛辛苦苦过来替朝廷戍边,想着找长官买点兵器。
结果买到手的竟然是自己二大爷、三大舅的遗物。
换成谁是这个新兵,谁心里也好受不了!
就这种情况,还打什么仗啊。
府兵制的基础是很强封建性的军事地主阶层。
隋唐以来不断扩大府兵兵源的副作用是,一般的自耕农阶层根本无法承担府兵的巨大支出。
这也是府兵制淘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