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商兵制

李纲问出这个问题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银钱司统制蔡鞗。

蔡鞗连忙出列,一脸苦相:“不知官家要多少?”

赵福金瞪了他一眼:“蔡鞗,不是朕要钱,是大宋要钱。朕干这些,是为了自己享乐吗?”

小主,

蔡鞗连忙改口:“是臣妄言,是臣妄言,朱仙镇一事,朝廷需要多少银子?”

赵福金走回御阶,重新坐回龙椅后,翻了翻身旁的册子:“按照宋科院报来的图纸,需要新建高炉三十八座,大小工坊二十七间,大小仓库十八间……还有朱仙镇封镇工程,城墙是必须要建的,各工坊区域的隔离墙是要建的,还有工坊区与生活区的隔离带……”

蔡鞗越听越头大,额前的冷汗涔涔。

这得多大的一笔开支啊!

“这些还只是土木之事,要重建朱仙镇,一些原本的民宅是要拆了的,李相,咱们可有拆迁补助的政策?”

李纲一愣,旋即问道:“官家说的可是折地钱?”

赵福金点点头:“一个意思,祖上有类似的情况吗?”

李纲思忖片刻答道:“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曾有过,折地钱每户十六贯,仁宗天圣元年,也曾有过,臣没记错的话,每户是一百七十五贯。以现的情况看,即便是朱仙镇,每户也少不得两百贯。”

蔡鞗已经开始忍不住擦汗了。

刚刚那些土木,得拆多少民居才能完全建好啊。

“嗯……折地钱是一方面,另外想要让朱仙镇里的百姓自愿做工,那所发工钱,不能比人家种地少吧?”赵福金指了指开封府尹司马朴:“司马相公,你给大家说说朱仙镇上农户每月均入吧。”

司马朴出列:“据开封府这段时间的统计,朱仙镇每户农户,不算纳税纳粮,每月一户人家可收入二十贯。”

赵福金点点头:“那也就是说,一户四口人,都做工的话,月俸就不能低于五贯,若是一万人做工,月俸就得五万贯……”

按照赵福金以此时一贯钱的购买力对比后世,一贯钱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七百块,五万贯月俸,也就是三千五百万……

扑通!

蔡鞗直接跪倒:“官家,一月五万贯,一年便是六十万贯,银钱司就是砸锅卖铁也没那么多钱啊。”

李纲也躬身道:“官家,当年给辽岁币,也不过每年三十万,其中现钱也不过十万,朱仙镇只算工钱,便已有六十万贯,别说银钱司,就是再从国库拿钱贴补,也是所费甚巨啊,这还不算折地钱、土木钱,全军火器化固然重要,可民生亦重啊官家!”

这笔账一算,哪怕是以官家马首是瞻的李邦彦都不得不站出来:“官家,李相所言极是,花费确实甚巨。”

一直没有说话的御史中丞李若水此时也站了出来:“官家,如今辽国已灭,金国已垮,西夏不足为虑,何必穷兵黩武呢?”

“啪!”赵福金狠狠地拍了一下椅背,站起身来美眸一凛:“你说朕穷兵黩武?”

李若水刚烈,比李纲过之而无不及,竟也抬头挺胸,直勾勾地看向赵福金。

赵福金本欲发作,但想起自己刚刚说过的言之无罪,再想朝中议事本就该如此,便硬生生地压了火气:“呵,朕还未把话说完,你们一个个火急火燎?韩世忠!”

“臣在!”韩世忠出列!

“给他们说说兵部的计划!”

韩世忠拱手道:“各位相公稍安勿躁,这笔钱,不是仅仅从银钱司和国库出,我们兵部,也得匀一些。”

“什么意思?你们兵部的钱不是从国库拿的?”李纲质问。

韩世忠清了清嗓子:“为了朱仙镇大计,兵部已经决定精简兵籍六万人。这六万人的军饷,可远比朱仙镇的开销大啊。”

众人一听,这才缓和了下来。

全军火器化后,别说精简六万兵籍,就是精简十六万,宋军战力非但不会减弱,而且是大大提升。

如此一想,好像也无甚不妥啊。

“你们这一天天都在怎么算账呢?”赵福金冷笑一声:“精简六万兵籍,不仅仅省了粮饷,南北兵器院的箭矢、弓弩等兵器是不是也就省下来了,这不又是一笔钱吗?”

众人一阵窸窸窣窣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