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医学交流

大明医匠 阴九流 1179 字 13天前

不识药归不识药,基本概念徐一真还是知道的。

味甘,意味着他入脾胃。味辛,意味着他入肺。色白,也是入肺。结合起来就是,石膏主治肺病,兼顾脾胃。

性寒,意味着它能散热毒。之前孩子高烧,这么看还算对症。

但它是金石药。

中药林林总总,约莫可以分为三类:草药、动物药、金石药。三种药,药性递增。

药性,可分为热、温、凉、寒四种。

金石药,完全没有温凉药,要么大热,要么大寒。

它就像药材中的中子星,小小一点就有巨大的威力。稍不留意放多一点,这服药就得成夺命毒药。

更别说,王商阳还是给孩子下药,分量就要把握的更加精准。

徐一真深知其中的难度,不由赞叹:“王大夫真是好医术,好胆量。”

医术不好,分量有几毫的参差,眼下就得是另一个场景了。

胆量不大,即便有好医术,也不敢下药。

中医发展到后期,行医之人顾忌越来越多,也因为战乱失传越来越多,中医流派中便发展出了一个温病派。

这一派畏金石药如畏虎,甚至草药中药性重的附子之类也不敢使用,只用温凉药。

温凉药开错了也吃不死人,但治病也难。为了治病,一方药中就只能加重药量,增加药物。

药物增多,药量加大,药物之间的配合就更加重要。于是,所谓药物的君臣佐使升格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又有对药、互药等等的名目,难度简直堪比研究易经八卦。

而药方也变得极长,到后来更出来了成对蟋蟀之类匪夷所思的药引。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但此时虽是明初,给一孩子用这等虎狼之药也着实大胆。

王商阳却不以为意:“治病如三峡行舟,须得心存敬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要胆大心细,出手果断。”

“若心中先有三分怯,三分顾忌,三分优柔,病就治不好,医术也难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