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里的话,我父已有多年未曾授徒,那日得见你之文章,父亲辗转难眠,惊为天人,恨不得能够早日见到真人。”
“今日得知你前来,父亲已仓促间寻了四位名士,整顿经书,只待你前来便可举办拜师授徒仪式。”
李瓒第一眼看见袁绍,便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他心里不免对妹子的终身大事感到安心稍许。
“持牍趋谒”。
这是汉代拜师收徒的一种非常隆重的礼节。在官学大兴的同时,私人讲学之风也经久不衰。
袁绍很清楚,这是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独特的拜师仪式,而往往出现这种局面时,也常常意味着为人师者非常看重后辈,以示对学生的尊重。
李膺不是一个很擅长交际的人,年轻时在从军时往往都是依靠着自身不怕拼命,凭借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感染着诸多将士。
曾于巨石飞箭层出不穷时,仍敢抵足起身反击。
这一点,袁绍深有体会。
在与公孙瓒的界桥之战时,威风凛凛且能征善战的白马义从一度将袁绍逼迫到了绝境。
麾下士卒士气低落,只觉末日来临。
唯有袁绍,不惧白马义从,哪怕箭矢擦肩而过,他仍怒目相视,鼓舞着麾下士卒发起反击。
他体会过那种感觉,也正因此,李膺的名号才使得边境异族闻风丧胆。
如今卸职归乡,以经学博士身份开创私学,门下学生近千。
如此能人猛人,却肯在贵客临门之时,仍然拿出象征着汉代最高规格的拜师礼仪,持牍趋谒来接见自己这不过一普普通通的求学之人。
“不愧是大家风范,名士中最能打的将军,将军中最能言的名士。”
越是如此,袁绍越是不想耽误李膺的待客之道,遂拉住李瓒的手摇头道:“瓒兄,我不过一普通百姓,何需李师如此厚待。”
李瓒不想再听袁绍的这般客套,平日里听惯了那些太学生们殷殷切切的谦虚备敬,索性直接打断道:“本初莫要再言,你既出身名门,岂不知我父是何用意。”
“更何况,你的才学当得起这份特殊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