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总管人选

“臣岂敢欺君,陛下若不信,可向苏尚书问证,当日臣得异人授此制盐法,尚且心存疑虑,幸得苏尚书为我决断,这才试验此法。”

崔澈按照在青州的承诺,分润了一份功劳给苏威。

杨坚见崔澈如此信誓旦旦,已经信了大半,他立即看向苏威。

苏威作证道:

“回禀陛下,臣确实验证了盐田产量,驸马并非虚言,按推算,一亩滩田,年产确实可达百斛。”

实际上,一亩滩田实际产量远不止100斛,崔澈家世代制作海盐,对其产量最清楚不过,一亩可年产海盐10吨。

在宋朝以前,一斛为120斤,相当于一亩年产量在166斛左右,考虑到隋朝一亩等于后世0.78亩,一年的产出便接近130斛。

崔澈给杨坚只按一亩百斛估算,已经是相对保守了。

杨坚听得苏威已经验证过了崔澈所献制盐之法,不自觉地两眼放光,看向崔澈的眼神,哪是老丈人看女婿,分明是亲爹在瞧儿子。

“好!好!若果真如驸马所言,开滩田十万亩,能得食盐千万斛,朕必有重赏!”

崔澈敛容道:

“臣蒙陛下厚爱,以公主妻臣,臣又怎敢不尽心竭力以回报君恩。”

崔澈告辞离宫后,杨坚随即命人将高颎、虞庆则、杨素三人唤来,商议青州总管的人选,自然是打定主意要在青、胶、光、莒四州晒盐。

原本朝中四贵,本是高颎、苏威、虞庆则、杨雄四人。

但杨雄为人宽容,礼贤下士,朝野倾心,被杨坚猜忌,如今已然没有了当初的宠信,地位被善于阿谀奉承的御史大夫杨素所取代。

三人听说崔澈进献晒盐法,亩产能达百斛,所受到的震撼也不比之前的杨坚要少。

在推举青州总管人选时,苏威率先进言道:

“开田制盐,事关国计民生,获益巨大,需由亲信坐镇。

“驸马崔澈,素有清廉之名,又为潜邸之属官,曾于渤海之滨开田试验,论及对制盐技艺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

“臣以为当由崔澈出牧青州,兼管开田制盐!”

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