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彼此间也积聚了不小的矛盾,并非所有崔姓人都乐于见到崔澈的崛起。
只不过崔澈在朝堂站稳脚跟,对于整个宗族也确实大有裨益。
就如同崔澈初抵关中,受到了第二房崔宣猷等人的关照。
各房在安平老家,为了利益分配,私底下的一些争端无伤大雅。
但若是出去了,则必须相互帮衬,假如当年崔宣猷担心崔澈立足于朝堂,使得第三房崛起,于是打压后进,这才是自绝于宗族的做法。
崔澈如今回了安平,面对各房族老、长辈,始终秉持着谦逊的态度,年少身居高位却无倨傲之色,这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
他在安平县小住了两日,与第三房众人加深感情之余,也与其余六房多有接触。
只是崔澈并未在宗族之中征辟幕僚。
有才能之人,凭着博陵崔氏的门第,大都早已在地方出仕,哪需要崔澈为之操心。
况且崔澈也不愿给杨坚留下任人唯亲,私相授受的印象。
告别了众人,崔澈离开了安平县,在三千骑卒的护卫下,往蓟县上任。
幽州总管府,下辖六州五十镇,所谓镇,并非是后世的乡镇,而是戍边的军镇。
当然,这里的军镇不可能是北魏六镇那样的规模。
前往幽州的路上,崔澈便一直在思量对待范阳卢氏的态度。
范阳卢氏与博陵崔氏同为五姓七族,世居幽州涿县(河北涿州)。
北齐人释昙刚便在《山东士大夫类例》中,将范阳卢氏其中一房,定为甲门之首。
其中对崔澈祖父崔季舒亦有提及:‘先崔昂,次崔季舒,及齐州崔光。’
称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以这三支最贵。
崔昂、崔季舒为博陵三崔之二,崔光出自清河崔氏,曾任齐州大中正。
而李公恗所着《类例》则认为,论门第,首崔楷,后季舒。
如今身居高位的崔弘度、崔弘升兄弟便是崔楷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