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投江而死

崔澈站在江岸上,目睹了叛军们在水中奋力挣扎,心道:

‘原来这就是天子之怒。’

也知道,随着那些逃脱的叛军四处宣扬隋军不纳俘虏,后续的平叛,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至少,再也不会有人心存侥幸,以为隋军是仁义之师,能够善待俘虏,便轻易缴械。

相比较原时空的平叛,只是替换了主将人选,但残酷的镇压手段却并未更改。

无论是杨素,还是崔澈,他们都不能违背杨坚的意志,大隋圣人的怒火,必须用叛军的鲜血剿灭。

原时空中,为了对抗抱有必死之心的叛军,杨素采取高压手段治军。

战前,杨素会刻意寻找士兵过失,杀人立威。

战时,派遣一二百人为先锋,若是获胜,便能苟全性命。

但凡败退,无论多少人,尽皆斩首,随即再派两三百人继续与敌激战,不胜,则照斩不误。

崔澈暗下决定,若是后续的战事不利,也只有借鉴杨素的高压手段,激起隋军的必死之心。

将士们沉默地打扫战场,虽然在事前都已经知晓此战不纳俘虏,但真正有数以万计的叛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悲壮投江,也着实震撼人心。

远处,快马奔来,正是杨广的信使,原来盘踞在京口的守军已然开城投降,杨广来使询问崔澈应该如何处置。

崔澈沉默后,说道:

“既然是主动献城,无需害其性命,城中叛军,尽数送往江北为奴。”

打扫完战场,割下叛军的鼻子,将尸首掩埋,崔澈这才领军回到京口,杨广已经在城外等候。

“子澄初战告捷,一战杀敌四万,本王已经遣使向大兴报捷,圣人必有嘉奖。”

得知杨广入城后,就已经发布了告示,崔澈便也没有入城,而是在城外扎营,派人通知江北,接管京口防务。

告示是离开大兴之前,崔澈所拟,由杨坚过目。

其一是告知江南百姓,废除诵读《五教》的政令。

其二是驳斥要将江南之民前往北方的流言。

这两条自然是要阻止更多人参与叛乱。

第三条指明,此次渡江,是为平叛,不会劫掠百姓,让民众无需害怕。

至于第四条,则是针对叛军,开诚布公的告知他们,此战不纳俘虏,只有阵前起义,才能保住性命。

大战过后,将士们早已是疲惫不堪,崔澈在安排了部队轮值警戒以后,便让全军歇息。

直到午后,京口大营外擂响了集结的鼓声,将士们被惊醒,他们不明所以,但还是快速地穿戴整齐,去往营外。

走出营门便看到了让他们难以忘怀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