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民部尚书

开皇三年,黄河决堤,崔澈就任河南抚慰使,往青州等地赈灾,也只是带走了三百万石粮食,足足供应了灾民一年,直至次年秋收。

可见隋朝之富。

所谓轻徭薄赋的政策下,这么多粮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虽然隋朝的农耕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朝廷若真是轻徭薄赋,却也达不到这般骇人听闻程度。

靠的可不就是与实际赋税的七倍差额,才攒下了这么巨大财富。

隋朝灭亡,杨广是要背大锅,但真正说起来,百姓早在隋文帝时期,就已经不堪重负。

只是他们父子的区别在于,杨广漠视底层百姓的生死,他心里装不下别的,只有自己。

而杨坚还会时不时下诏减免部分税赋,让民众能够喘口气。

中国古代的百姓历来如此,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不会有人造反,故而终杨坚一朝,百姓虽然过得苦,却也能够苟延残喘,没有太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当然,逼迫江南百姓背诵《五教》除外。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七月二十二日,度过了炎热的夏季,杨坚以及文武百官又从仁寿宫回到了大兴。

崔澈一进家门,便径直前往崔昭容的院子。

“姑母,乐儿的婚事定下来了。”

崔澈笑道。

崔昭容大喜,她扶正了鼻梁上的眼镜,急切问道:

“是哪家的姑娘,怎地不提前与我说一声。”

崔澈得意道:

“是越国公杨素的嫡长子杨玄感之女。”

裴秀也曾就读于渭水书院,与崔澈、杨玄感、窦威三人同一间宿舍,彼此关系很是亲密。

崔昭容抚掌大笑,忍不住拍着崔澈的肩膀,夸赞:

“好啊!这真是一门好亲事。”

当初裴秀误以为崔澈得罪杨坚一家,在长安替他四处奔走,杨广为了演戏演得逼真,还逼迫官府擒拿裴秀,是杨玄感与窦威的帮助,才让裴秀逃离长安。

这件事,崔昭容也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