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颎任帅的消息,更是火上添油。
燕地将士并不信任高颎,高颎平定尉迟迥之乱,灭亡南陈的功绩,对于他们来说,都太远、太久,反而是数年前那场惨败,就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三十万人浩浩荡荡东出,却折戟沉沙,死者十七万,逃回来的不足半数。
对比崔澈屡战屡胜之余,又总能保全将士,属实是相形见绌。
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想到高颎伐辽的惨况,谁又能够坐得住。
临阵换帅之举以及错役制可能的颁行,无疑激起了燕地将士们的众怒。
崔澈被征召入朝,生死难料,他们也只能是惋惜,再是感激崔澈的恩义,也不能把一家老小的性命全给搭上。
但如今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人再能漠视此事。
大营内沸反盈天,充斥着对朝廷的怨怼之言。
事情的高潮在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二月十九,也就是流言酝酿了三天之后,燕州城内再次传来消息:崔澈将于明日启程入朝。
二月二十日,清晨,崔澈领着一百名骑卒上路,却被麦铁杖、王当万等人组织的六万骑卒堵在了燕州城外。
“燕公!不能走啊!”
“你忘了吗!你曾说过,还要带领我们灭亡高句丽,如今怎能将我们扔给高颎!”
“燕公!高颎无能,祸及十七万将士,你又怎么忍心见到我们客死异乡!”
......
崔澈仰天长叹,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许久才道:
“崔某自知,此去必死无疑,之所以慷慨赴死,只是想留下清白之名,让世人知晓我的忠贞。
“伱等都在崔某麾下效力多年,我们同生共死,并肩而战,彼此间的情谊,哪怕是刀砍火烧,也不能使它断绝。
“今日诸位哭道相求,我又怎能无动于衷!
“也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纵有万般罪过,都由我崔澈一人背负!
“全军听令,各归营寨。
“我,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