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一一牢记在心,心中也在思索着如何才能顺利与陶谦结为同盟。
抵达徐州后,他们受到了陶谦的热情接待。
陶谦年事已高,为人宽厚仁慈,但在这乱世之中,也深知结盟的重要性。
然而,此事并非一帆风顺。下邳的陈登,乃智谋之士,他对刘尨的崛起心存疑虑,担心徐州若与刘尨结盟,会卷入更深的纷争之中,故而对此次结盟之事有所阻扰。
伊籍深知陈登的影响力,他决定先礼后兵。
在与陶谦会面时,伊籍恭敬地行礼后,便开始阐述结盟的诸多好处。
他言及刘尨在濮阳的发展,称其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军队纪律严明,且刘尨志向远大,欲在这乱世之中平定诸侯,还天下太平。
若徐州能与濮阳结盟,双方可在军事上相互支援,共同抵御外敌;在商业上互通贸易,促进两地繁荣;在文化上交流互鉴,提升民众素养。
陶谦听后,微微点头,心中有所动摇。但陈登在一旁却提出了诸多质疑,他问道:“刘尨如今虽有发展,但毕竟崛起不久,其兵力、粮草能否真的支撑起与徐州的同盟?且其野心勃勃,若日后势力壮大,是否会对徐州不利?”
伊籍微微一笑,从容应对。他将刘尨的军事部署、粮草储备情况详细道来,又言刘尨乃仁义之主,最重信誉,绝不会做出背信弃义之事。且如今诸侯纷争,徐州若孤立无援,周边强敌环伺,唯有结盟,方能保境安民。
在伊籍的巧言善辩与糜竺的从中斡旋下,陶谦最终被说服。他意识到,在这乱世之中,结盟确是明智之举。于是,徐州与濮阳正式结为同盟。
沮授在冀州听闻此事后,心中对刘尨的外交手段更为赞赏。
他深知,刘尨在这乱世之中,正一步步地编织着自己的势力网络,若能继续如此发展下去,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而他自己,也在冀州暗中为刘尨谋划着更多的事情,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全身心地投入刘尨的麾下,为其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