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青州的出路

曹操驻军于青州淄博,此地虽暂时为他的栖息之所,却也似一座无形的囚笼,限制着他的发展。

当听闻袁绍出兵幽州,致使那片土地陷入战火纷飞的乱局之中,曹操心中暗自思忖:刘虞恐在劫难逃,幽州局势必将因袁绍此举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又将如涟漪般在诸侯间扩散开来,影响整个天下大势。

曹操环顾四周,见诸侯们皆在这乱世之中拼命发展自身实力,或扩张地盘,或广纳贤才,或整军经武。

他的目光落在眼前的青州地图上,久久凝视,沉默不语。

那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城邑郡县仿佛都化作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青州向北,是盟友袁绍的势力范围,袁绍如今正全力投身于幽州战事,势力如日中天,曹操自是不会在此时去触碰这块硬骨头;向西,是刘尨的泰山郡,刘尨近来亦是发展迅猛,麾下人才济济,军队战斗力不容小觑,曹操深知以自己目前的实力,还暂时惹不起这个对手;向下,则是徐州陶谦的琅琊国,而陶谦已与刘尨结成联盟,这联盟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使得曹操若想对徐州有所动作,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至于向东,那里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神秘莫测,在以往似乎从未被视为扩张的方向。

无奈之下,曹操只得聚集众文武商议对策。营帐之中,气氛略显沉闷。谋士们眉头紧锁,武将们也神情凝重。

曹操率先打破沉默:“诸君,如今我等困于青州,四方皆有掣肘。袁绍在幽州兴兵,刘尨与陶谦联盟稳固,我军向外扩张之路艰难险阻,诸位可有良策?”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能提出有效的建议。

许久,荀攸缓缓开口:“主公,当下形势严峻,我军当务之急乃是大力发展自身实力。可在青州广开屯田,招募流民,充实人口,积累粮草;同时,加强军队训练,提升士卒战斗力。待我军根基稳固,再寻时机向外扩张。”

曹操微微点头,荀攸之言虽为稳妥之策,但他心中明白,仅仅发展自身,在这诸侯纷争的时代,亦难以脱颖而出。此时,帐内陷入一片寂静,唯有众人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突然,太史慈和管宁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同时眼睛一亮,太史慈率先起身,抱拳道:“主公,末将有一想法。我军如今困于陆地,向外扩张受阻,但青州东临大海,此乃天赐之路。主公可考虑发展水军,假以时日,待水军成势,便可向东攻击高句丽、辽东等地。高句丽、辽东地域广袤,资源丰富,且其军事力量相较于中原诸侯较为薄弱,我军若能成功攻占,不仅可获得大片土地与资源,更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避免与中原诸侯的正面冲突。”

管宁亦附和道:“主公,太史慈将军所言甚是。辽东与高句丽,地处偏远,其防备重心多在陆上,对海上防御相对松懈。我军若发展水军,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且大海之上,无诸侯纷争之阻碍,我军可自由驰骋,运输军队与物资亦更为便捷。再者,发展水军可带动青州沿海地区的渔业、商业发展,繁荣经济,为我军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

曹操听后,心中一动,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兴奋与期待。这一建议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他此前被困顿的思绪。他站起身来,在营帐中踱步,脑海中开始思索发展水军的可行性。

“二位所言,确有独到之处。然发展水军,非一朝一夕之功。造船、训练水军士卒、培养精通海战之人,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且我军此前对水军之事涉足甚少,一切皆需从零开始。”曹操停下脚步,看着太史慈和管宁说道。

太史慈连忙道:“主公,虽困难重重,但并非不可为。青州沿海百姓,多有熟悉水性之人,可从中招募水军士卒。至于造船工匠,可在青州境内寻访,或从他处招揽。末将愿亲自负责水军士卒的招募与训练之事,定当竭尽全力,为主公打造一支精锐水军。”

管宁也进言道:“主公,在造船方面,可借鉴吴越之地的造船技术,结合青州沿海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打造适合我军作战与航行的船只。同时,可在沿海设立水军营地,便于训练与驻扎。还可与沿海的渔民、商人合作,了解海况与航线,为水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与支持。”

曹操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深知,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却又极具潜力的道路。“好,既如此,便依二位之策。太史慈,我命你全权负责水军士卒的招募与训练事宜,可在青州各地张贴榜文,广纳贤才,不论出身,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入我水军。管宁,你则负责统筹造船之事,寻访工匠,筹集木材等物资,务必尽快打造出一批性能优良的战船。”

“诺!”太史慈和管宁齐声领命,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随后,曹操又对其他文武官员安排了任务。命国渊、华钦等人继续在青州推行屯田之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增加粮草储备;让夏侯惇、夏侯渊等将领加强陆军的训练,提高陆军的战斗力,以防备周边诸侯的侵扰;又安排许攸等人关注天下局势,收集情报,为未来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在太史慈和管宁的努力下,青州沿海地区迅速热闹起来。太史慈四处奔走,招募水军士卒。他的威名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前来投奔,其中不乏一些在海边长大、水性极佳的渔民子弟。这些年轻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曹操的敬仰,纷纷加入水军。太史慈将他们集中在海边的营地,开始了严格的训练。

训练场上,太史慈亲自示范各种水上作战技巧,如游泳、划船、水下憋气等。他要求士兵们在恶劣的海况下也能熟练地操控船只,准确地使用武器。士兵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刻苦训练,他们的口号声在海面上回荡:“精忠报国,水军无敌!”

与此同时,管宁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造船之事。他带领着工匠们在海边的船坞中忙碌着。从各地运来的木材堆积如山,工匠们按照管宁的设计,精心打造战船。这些战船或大或小,各具特色。大船可装载众多士兵与物资,用于远洋作战;小船则灵活轻便,适合在近海突袭。管宁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战船的质量与性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水军逐渐有了雏形。一艘艘战船在海边整齐排列,水军士卒们在船上训练有素,精神抖擞。曹操亲自来到水军营地视察,看到眼前的景象,心中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