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不讲武德

大宋不怂 七桃散人 2419 字 29天前

我说不可以,是想让你多加一些筹码的,你特娘的怎么就放弃了呢?

你咋就这么脆弱呢?

咋就这么惊不起恐吓呢?

完颜宗弼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已经说了不答应了,而李申之也说了放弃了,他总不能舔着脸再对人家宋使说:这事儿还能再商量商量?

不过这一个小误会,也算是给他提了一个醒,对付李申之这种人,千万不要压榨得太过分,要不然他很容易放弃。

对宋人的剥削差不多就行了,万一宋人承受不住,来一个躺平,到最后受伤的还是大金自己。

大金想要的是一个可以不断给金国输血的大宋,而不是一个躺平摆烂,甚至与大金破罐子破摔死斗到底的大宋。

其实对于南宋政权来说,中央政府基本上早已对西北国土完全放弃。西部的几个州之所以还在大宋手中,是因为当地自发组织的武装奋力抗金,将金兵击退之后还奉高宗赵构建立的南宋为正统。

事实上,他们已经算得上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了。

秦州如此,陕州如此,甚至在和尚塬和仙人关大破金兵,固守四川的吴玠、吴璘兄弟也是如此。

这些地方军阀需要中央朝廷给自己一个名号,来确认自己统治地方的合法性,而中央也需要他们名义上的臣服,来提高自己的威望。

小主,

至少在抗金这面大旗之下,大家的政治目标是一致的。

然而这种事实上的割裂,到底还是给南宋带来了先天上巨大的不足。就拿科举来说,当时陕西、甘肃、四川一代的科举考试都是单独举行,与其他地方并不一致。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李申之敢这样割让领土,心中未必没有存着小心思:那就是,金人想要这里的土地,还需要你自己去打下来才行。

中原政权向游牧政权割让领土,最着名的当属五代后晋时期的儿皇帝,石敬瑭。

当年他割让了幽云十六州给辽国,这十六州中的军民便奋起反抗,坚决不接受辽人的统治。

在石敬瑭明确地割让了幽云十六州之后,辽主耶律德光硬生生地打了三年仗,依然未能将幽云十六州收入囊中。

到后来,还是石敬瑭三令五申,威逼利诱各州守将放弃防守,甚至用了许多卑鄙的手段,才迫使幽云军民放弃抵抗。

防线往往是从内部最先被攻破,从古至今都是最颠扑不破的道理。

其实石敬瑭大可翻脸不认账。那时候的辽国还相对弱小,远不是消化了幽云地区之后国力大增的大辽。真要跟辽人撕破了脸皮,辽人未必敢拿他怎么样。

李申之想要模仿的便是这段历史。嘴上说是割让,等回到临安之后在忽悠着赵构给秦、陕二州的军民下令死守。到最后,这两个地方到底在谁手里,还未可知。

反观自己去拿下应天府就容易得多了,那地方基本上就是一个无人区,只需要拉一支队伍去占领就行了。比较麻烦的地方在于,他还得鼓动官家赵构,向应天府大量移民,得苦心经营一番,才能将应天府真正地收入囊中。

要不然也是一块荒地,在金人眼中,他们来去如风的骑兵部队想要收回应天府,同样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当然,金人就算要强拿下秦州与陕州来,却是不崩掉两颗牙休想达成。

而完颜宗弼并没有想这么多。在他看来,这次能将开封占据,当做金国的永久领土,就已经很满意了。要是能加上唐州、邓州、商州的土地,简直就是血赚。

至于秦州和陕州,有更好,真要没有也无所谓,损失不大。就算现在拿不下来,至少法理上那两处是金国的。

秦州与陕州在宋人手里也好,至少金国以后再与宋国谈判,就能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若是不小心动刀动枪,金国也能师出有名。不至于向这次攻宋一样,金国道德上不占理,引得友邦纷纷惊诧。

看似最难讨论的条款,没想到竟然最容易达成,反倒让李申之有些意外。

硬件上的条款谈妥,接下来该谈软件上的条款。

李申之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之前不管是表现得软弱也好,强硬也罢,精明也好,装傻也罢,全是为了最后的谈判做铺垫。

接下来的谈判,才是真正决定生死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