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三圣回归

大宋不怂 七桃散人 2580 字 29天前

三圣能够归来,总归是个好消息。

不管李申之在乎不在乎一个老太太,带着亡国之君丈夫的棺材和一个不成器的昏君儿子,至少对赵宋皇家的正统来说,有着极高的意义。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国度,同样有着神圣的意义。

李申之没什么好说的,自然是全力支持朝廷的决定。

张浚通报完好消息,转而对李申之说道:“申之,听说你在川陕搞出了不小的动静,给大家说说吧。”

其实按照宋朝正规的叫法,陕西一代应该叫做京西西路。

宋朝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但是其划分方法却与现在有很大不同。

那时候以京城开封为中心,应天府在京城东面,所以叫京东路,陕西在京城西面,所以叫京西路。

再往后,行政划分越来越精细,便又出现了京东西路,京西东路之类的叫法。

现在开封早已沦陷,帝国的中心改到了临安,于是京东路、京西路叫起来颇为别扭。

张浚照着自己的老习惯,将京西路称之为川陕,那也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颇有些感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申之说道:“下官在商州见了知州邵隆,商讨了川陕形势。邵隆连夜去找了吴璘,最后决定让邵隆去守秦州,由下官将商州里的百姓和川陕流民全都带了回来。”

张浚捻着胡须说道:“邵隆这个人有勇有谋,但是为官之道差了些,倒是个知州的好人选。由他守秦州,定无大碍。”

川陕的形势在之前大家都有所耳闻,但也只知道个大概。

李申之随后将商州、秦州、陕州的形势详详细细地诉说了一遍,众人才算是知道了其中详情。

而越是知道详情,张浚的脸色越凝重。

大家都有疑虑,韩平最先开口:“若是金军真的大举进攻秦州,而邵知州真的死守秦州的话,金人必定会把兵锋转向应天府,到时候该如何应对?”

应天府的几个知县并不知道李申之打算把秦州当个钉子一样死守,还以为邵隆只是努力地抵挡一阵,事不可为时在撤退,更不知道邵隆曾经发过“人在城在,城破人亡”的毒誓。

按照李申之和张浚的判断,只要邵隆是铁了心地要守城,金军断无攻破秦州的可能。

至少三两年之内攻不破。

再看金人以往的德性,他们在秦州吃瘪之后,一定会对应天府用兵,然后逼赵构谈判。

糟糕的是,三圣还在金人的手中,在谈判上对宋国一方十分不利。

张浚问李申之道:“申之,你打算如何应对?”

张浚并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只是寄希望于李申之能想出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

李申之真的想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却不能告诉张浚,只能说道:“张相公放心,在临别之时,我已与邵知州商议过,占据秦州是邵知州个人的事情,他不属于大宋,也不属于大金。金人如果想要秦州,大可自行去取便是,我大宋不会向秦州增一个兵,运一车粮。而金人若是想与咱们在应天府比划比划,那咱就比划比划。”

李申之最后说的“比划比划”,口气很轻巧,却让人觉得十分自信。

这份自信,让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几个新科进士们立马激动了起来,颇有一番跃跃欲试的冲动。

张浚虽然军事才能不咋地,但到底也是打过国战级别的大会战,经历过大场面的人。当年的富平之战,张浚是以川陕一方的力量对抗金国全国之力,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输得不冤。

而张浚的富平之败后,不论是赵构还是大宋朝廷,从来没有人拿富平之败来诋毁张浚,仿佛没有人需要为这场失败负责任。

后人之所以觉得张浚军事才能不行,是因为富平之站本可以打胜,成为扭转宋金局面的良机。

然而若是认真说起来,宋对金的战争中,本可以打胜的仗不胜枚举,扭转局面的良机更是一抓一大把,不缺张浚这一个。

也正是因为如此,富平之败才没有在历史上被人大书特书。

张浚说道:“应天府不比秦州,根本无险可守。若是金人大举入侵,你将如何抵抗?金人在开封驻扎重兵,金人骑兵从开封到应天府不需半日便到,你可莫要儿戏。”

李申之说道:“应天府无险可守,那咱们造一些险出来便是。好叫张相公知道,下官在川陕学到了一项新武器,唤作‘回回炮’,其操作简便,组装容易,威力惊人。金人若是真的去攻打秦州吃了亏,再到他们从开封出兵来威慑我应天府,前前后后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请张相公给下官一个月的时间,定将应天府铸成铜墙铁壁。”

张浚见李申之把话说得太满,担心年轻人吃亏被打脸,便替他打圆场道:“先给你五天时间,你拟个章程,造个样品出来让本府瞧瞧。成与不成,咱们随后再议。”

“得令!”李申之抱拳应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