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凤来和韩爌进入大堂内,心中觉得十分古怪。
也不知道韩熙什么癖好,居然在自己国公府内弄一个衙门一样的公堂。
最让人觉得诡异的是,韩熙将六部三寺的匾额都弄一份挂在身后。
像吏部的“公正持衡”,户部的“九式经邦”兵部的“整肃中枢”等等。
不知道为什么,施凤来感觉韩熙这个人和这些匾额有点不搭。
“国公好久没去过皇宫了呀。”施凤来一副笑脸的说道。
韩爌则是一副面无表情。
施凤来头两个月的时候,几乎能看到韩熙每天都去皇宫和底下大臣处理事务。
那两个月,可以说是大明运行效率最高的时候,一天处理掉十几件事情。
两个月时间便积压很久以前的事情都处理的七七八八。
但后来,韩熙出皇宫的时间逐渐减少,一个月两三次,到现在,二三个月才去一次。
“呵呵呵,这朝中事务不是有施阁老么,本国公感觉去多会影响阁老做事,就没去了。”韩熙笑着说道。
韩熙之所以不出皇宫,当然是反应过来,他掌权不是给大明做牛马的。
而且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他没他,大差不差。
只要明朝的大环境没有变化,那么这样的事情就会不断重复上演。
换个好听的说法,那就是韩熙懂的放权了。
“两位阁老,怎么有空来我这个国公府。”韩熙挥手,示意下人给两阁老搬来椅子。
不知道为什么,这给人的感觉,就像韩熙在审问两个阁老的公堂上。
施凤来坐下后,看着面前隔了有七八米远的韩熙,这种交谈方式,让他十分不适应。
但没办法,谁叫现在整个朝堂,只知道有辽国公,不知道有皇帝。
而且韩熙这人很会收买人心,全国有品级官员俸禄上涨一钱银子,在京师内的官员上涨两钱银子俸禄。
全国两万五千位官员,一月就是涨了三千两银子。
每月三千两银子,不知收买了多少官员的心。
“国公,可听说陕西的动乱?”施凤来说出了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分散韩熙手上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