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洪水猛兽

历史上黄河有六次改道,这是历史上黄河第六次大改道,也是最后一次。

黄河改道入鲁,使晚清山东遭受了空前严重的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很多道路房屋冲毁,道以行船……

据记载:自1855年黄河改道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这56年间,仅有4年没有发生洪灾,1877年至1904年竟然连续28年发生溃决。

几乎年年都有决堤,有时甚至一年数决。

比如1883年,就有决堤5次,共计决口50多处,43个州县被淹。

陈龙和六爷把何乾元安排调离到这里,真的算抗灾前线了,看来陈龙和六爷对地理和天文都很精通。

他们布局的点选的很准确。

黄河改道山东后频发水灾,固然和山东以平原为主的地理特点,以及改道后多弯等自然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晚清吏治腐败等社会因素。

清朝的捐纳制度,捐纳,也就是花钱买官的意思。官位明码标价,公开出售,清朝后期,因为国库空虚,越来越缺钱。

其实花钱买的这个“官”,严格来讲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官,只是一个“资格”,因为实缺有限,只有空出位子来,有人替你说话,才能做上“真官”,大把捞钱。

于是晚清官场,几乎变成“生意场”,买官动辄上万两银子,这才算加入做官的“候补队伍”。

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来,补实缺得花钱,得肥差更离不了钱,就是去抚台、藩台衙门递个门呈,打点门房什么的也离不了银子。

捐纳制度是造成晚清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

黄河改道山东后,山东的河务改由巡抚兼任,具体事宜则由沿河各州县借用地方候补人员分段负责。

这无疑为山东的“候补官”们打开了一道致富之门,那些“谋差营保”的官僚们,常说:“黄河何而福我而决乎?”

翻译一下子,就是这些官僚们说:黄河啥时候决口出现洪灾,以便让我发点财?谋福利?

小主,

足以见这些官员的无耻和贪婪,置百姓安危于不顾,就像那些盼着出现灾情发国难财的作秀的“戏子”们。

这个戏子不是指演员唱戏这个职业,是个比喻,是说这些发国难财的伪善者比演员还会演戏,这些人几滴鳄鱼眼泪就能骗倒愚氓百姓,然后赚的盆满钵满。

这些官员都眼巴巴地盼着黄河决口“造福”自身,因为黄河一决口,他们就可以籍办河工,通过花样繁多的手段偷工减料、私吞工程款。

这样就形成了吏治腐败造成工程质量差灾害频发,水灾频发反过来又加深吏治腐败这一恶性循环。

清政府每年拨付五六百万金,真正用到治理河道上的资金不到10%,其余的都被各级官员贪污挥霍掉了,在治理河道过程中偷工减料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