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将女儿许配给他,一来女儿终身有托,二来也可摆脱这尴尬困窘的处境,于公于私,皆是美事一桩。
此刻,蔡邕心中主意既定,可脸上依旧板着,目光在张安身上打量不停,看似仍在气头,实则在思量如何把这事儿挑明,既不让女儿显得太过主动、失了矜持,又能顺理成章促成这段姻缘,让张安欣然接受。
厅中的气氛一时凝重又微妙,众人皆在等他的下文。
只见蔡邕微微仰头,手抚胡须,略作思索状,脸上的怒容稍稍褪去些许,换上了一副看似懵懂不知情的神情,旋即清了清嗓子,开口佯装不知张安身份地问道:“还没请教这位将军,姓甚名谁?”
他这般作态,一来是想先探探张安的虚实,看看此人品性如何,是否谦逊有礼、不骄不躁;二来嘛,也是想寻个由头,慢慢将话题引到正题之上,好为接下来挑明心中所想、提及女儿婚事铺就台阶,做得不露声色、水到渠成。
张安听闻,忙抱拳躬身,恭敬作答:“大人,在下张安,承蒙朝廷错爱,忝为青州牧,今日率兵赶来洛阳,本欲追击董卓,救百姓于水火,没承想恰逢府上失火,机缘巧合救下令嫒,莽撞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言语间,姿态放得极低,尽显诚意与愧疚。
蔡邕听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颔首说道:
“原来是青州牧张大人,久仰久仰,张大人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作为,实乃当世豪杰,青州在大人治下,百姓富足、政令畅行,我亦有所耳闻,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这一番夸赞,看似随意,实则饱含深意,一来是认可张安功绩,二来也是暗示自家知晓其不凡能耐,为之后 “托付女儿” 一事增添砝码。
厅中气氛,因这一来一往的对话,悄然有了转变,少了几分剑拔弩张,多了些许平和与微妙的期许,只待蔡邕如何进一步拿捏话头,挑明那藏于心底的盘算。
张安听闻蔡邕这般夸赞,脸上谦逊之色更浓,赶忙摆手说道:“蔡大家当面,小子岂敢妄称大人,您乃当世大儒,学富五车、德高望重,于经史子集、音律书画诸般领域皆有精深造诣,我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在青州做了些分内之事,实在担不起这般赞誉。”
蔡邕捋了捋胡须,微微点头,目光依旧温和地看着张安,又接着问道:“既如此,那可有表字?” 这一问,看似寻常寒暄,实则暗藏机锋,蔡邕有心借此多了解张安身世,也好拿捏几分这年轻人的品性为人。
张安神色微微一黯,抱拳回应道:“说来惭愧,自幼时起,父亲便将我托付给在深山中修行的师父悉心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