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三年后,17岁的刘伯温离开了学府。他跟着处州有名的学者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接受那种儒家学以致用的教育。

有一次郑复初去刘伯温家拜访,对刘伯温的老爸说,您祖上积德深厚,才有如此出众的后代。这孩子将来必定能够光宗耀祖。

在郑复初的悉心教导之下,刘伯温如鱼得水,他不仅深入钻研了程朱理学,对待儒家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广泛地涉猎了诸子百家。对待天文地理,兵法,数学等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天幕下不少的老祖宗们看着自己那不成才的子孙,再对比对比天幕上的刘伯温,都忍不住的叹气,怎么别人家的孩子就这么的出类拔萃,自己家就开始结苦瓜了。

自家的孩子念着催着都不一定能够完成,瞧瞧人家的孩子,都不用人督促自己就去了,当然,哪怕是再怎么嫌弃,再怎么打着骂着的,要真是想把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换过来,他们也是真的不舍得。

不过该说不说,老祖宗们是真的很希望这些人物赶紧分享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处事经验什么的吧,他们就不说别的什么了,这孩子跟孩子之间也是能够相互学习的,大家都互相分享,互相学习,肯定能蒸蒸日上。

老祖宗们:唉,人生啊,真的是一直都在被推着前进,好像从生下来开始背后就一直都有一双手在推动着你,不能被人落下,要拔尖,于是就开始了卷生卷死的道路。

{刘伯温日夜沉醉在书海当中,潜心钻研揣摩,力求精通每一门学问。

此时的刘伯温虽然年少,但是却心怀大志,他深刻清楚的知道,在这动荡的元末时期,唯有学得真才实学,方能济世安民。

他常常登高远眺,望着山川大地,心中涌现出一股豪情,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在这乱世当中闯出一番天地,为苍生谋福祉,为国家定乾坤。}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说的内容,忍不住的拍手叫好了起来。

“好,咱就知道,可真是好样的,刘伯温,不错不错。”

朱元璋可不仅仅只是嘴上夸了几句,他还在大会上把刘伯温作为了一个典型开始教育起了大明的臣子,当然,不仅仅是在大会上,就连弹幕上大明后面那些时期的臣子们,他也都开始一起教导了起来。

当然他也不是,说要让大明的每一个臣子都能有多高的能力,朱元璋能从一介白衣成为一个皇帝,当然清楚臣子的忠心更为重要。

于是朱元璋就着刘伯温开始发表了讲话,因为有着天幕的背书,朱元璋也是夸奖了刘伯温一下,当然,你这要换做其他的皇帝,可能还会觉着是个平常事,但是本身在洪武时期,臣子们的幸福指数就十分低下,可不就显出了刘伯温来了吗?

要不说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你这不光朱元璋这么觉着,刘伯温这么觉着,甚至就连其他作为被对比方的臣子们更是深刻的觉着。

“不是,他们也没有那么差吧?”作为被对比方的大臣们一个又一个的腹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