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当今海疆不宁,大洋水师的训练刻不容缓。”杨景武声音洪亮,掷地有声,一开口便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传统水师多局限于近海防御,面对远海威胁时,往往力不从心。咱们要建立一支能纵横大洋的劲旅,首要是革新船舰。” 他边说边拿起一支毛笔,在备好的纸张上迅速勾勒出新型战舰的草图,线条流畅,比例精准。
“瞧,这是我设计的远洋战舰,加大龙骨强度,拓宽舰体,既能承载更多火炮,又能适应远洋恶劣海况,续航力大幅提升。” 台下一片惊叹,评审们纷纷凑近草图,仔细端详,不时点头称赞。
谈及人员训练,杨景武神情愈发专注:“水师将士,不仅要精通操船、炮击,更需具备扎实的航海知识。” 他双手比划着,生动地描述着。
“我们得开设专门学堂,教授天文航海,让他们在茫茫大洋中也能找准方向,应对风云变幻。训练时,模拟实战场景,从遭遇敌舰突袭,到海上补给,事无巨细,反复演练,锻造出一支反应敏捷、协同默契的队伍。”
“此外,战术也至关重要。”杨景武话锋一转,眼神锐利,“大洋作战,不同于内河交锋,需灵活运用编队战术。单舰作战力量有限,而合理编队,各舰互补,才能发挥最大战力。” 他随手拿起桌上的几个棋子,在棋盘上快速摆出不同阵型,演示着战舰在海战中的进退、包抄,讲解清晰,逻辑严密。
“比如,战时以主力舰居中,火力压制;快速战舰侧翼迂回,扰敌后方,打乱敌军阵脚。”
一番论述完毕,全场掌声雷动。几位考官们为他清晰的战略规划折服,尤其是林墨对他扎实的军事素养钦佩不已。
杨景武不仅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更将水师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见解新颖且务实。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系统的方案,而就在我还在仔细思考杨景武的论述时,我无意中发现杨易文正在看着我。
杨易文眼中流露出来的自豪与自信还真是让我对这个杨家刮目相看了。
第二天一大早的朝会上,众人原本以为我会对杨景武委以重任。结果我却给了杨景武一个四品侍中的官职,而杨易文则眼放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