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船厂,
正在筹建能够适应长江,近海风浪的尖底战船了。
这次,采用的改良型硬帆。
32炮舰。
木料加铁固件。
没有经验,全靠大胆。
吃水深度,
就按照大运河航行不擦底,不搁浅的标准设计。
最浅处不低于7米,是李郁报给府衙的数据。
黄文运和朱珪都表示满意,
若疏浚后能达到这个水深,给皇上提供的御舟就可以更大更豪华。
到时候,又是简在帝心。
“阿仁,凡是有一技之长的苦力,了解一下情况,工程结束就招揽到咱们麾下。”
“没问题。”
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放过任何薅羊毛的机会。
胥江园区,
那些概念区域,也在一点点建起来。
士绅们终于没法嘲笑,李爷的园区是纸上画饼了。
整个地基,
甚至整体抬高了小半丈,花费的土方,是附近挖掘的。
属于典型的以邻为壑。
把周围挖低了好多。
不过,李大官人缺德事干太多了。
所以府城百姓,并不惊讶。
……
随着胥江园区的概念,从纸面落实到了地面。
李郁开始旧事重提了,邀请府城的各类商人进驻。
总的来说,
是以手工业作坊为主,商贸为辅。
作坊区,例如木器,织布,绣花,造纸,首饰制作,酿酒,舂米,成衣,铁器,造船,印刷~
商贸区,例如丝绸,布匹,茶叶,农具,南北干货。
这么说吧,哪怕是做棺材的,李郁都欢迎。
许多商人,仔细考虑后进驻了。
起码也是在这开了个分店,算是留个人情。
李爷是怎么起家的,士绅商贾们多少听说过。
说的透彻点,
商人,要么被官府盘剥,要么被豪强盘剥。
选哪头?自愿!
很显然,李郁这个选项还行。
至少在讲义气这方面,没有多少负面传谣。
进驻的商户,很快就开门营业了。
屋子是现成的,设施也是现成的。
园区提供廉价的煤炭,以及方便的水源。
街道,清一色的笔直宽阔。
据懂行的人讲,这是效仿的西周井田。
街道两侧的排水沟,是最新鲜的。
就连茅房,
都考虑过布局,往往是一条街一处。
定时泼洒生石灰,消毒防菌。
……
园区的围墙,还未竣工。
所以夜间的安全,是靠巡逻护卫和更夫。
商人们最满意的是,三处瞭望木塔。
既防火警,也防贼匪。
安全方面,大可放心。
一般不会有坏人来园区搞事。
毕竟,李郁就是本府最大的坏人。
范京来了,
他递上了一份名单:
“老爷,这些人都是观望态度。敷衍,拖延,不愿加入园区。”
李郁随手一翻,
其中有不少是本府的知名商人,士绅。
“你夫人的娘家,也进驻了?”
“是的,开了一家酒楼,还有一家木器作坊,一间印刷作坊,一家绸缎庄。”
“走,跟我去瞧瞧。”
范氏印刷作坊,
作坊掌柜的连忙迎了上来。
“姑爷好,李爷好。快上茶。”
李郁走在前面,打量着作坊内的情况。
十几个学徒,四个师傅,正在忙碌着。
油墨的味道,很提神。
“不错。”
掌柜的连忙说:
“老爷子说了,咱们得为姑爷脸上增光,不能拖后月退。”
“回去告诉范老爷子,有空来找我喝茶。”
“一定,一定。”
临走时,
李郁拿走了一本刚印刷好的通俗。
讲的是赶考穷书生遇上狐仙的故事,
这种虽俗但爽的情节,永远受人欢迎。
甚至还有些粗陋的插图,颇为攒劲。
售价600文。
能买两本简装版《孟子》。
李郁倒没感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类的。
而是发现,
这是一种极好的宣传方式。
用的好,能抵3000支燧发枪。
……
“老爷,你是想加强我们的工业吧?”
“对。”
范京点点头,若有所思。
李家堡的工业实力有限,一直是把人力财力花在刀刃上。
集中在冶铁,煤矿,枪炮制造,造船等少数行业。
有了园区,
需要某些货物,可以就近采购下单子。
需要某项技术,可以学习模仿,甚至直接出钱兑下整个铺子。
战事一开,就可以宣布,园区姓李了。
连人带作坊,全部归我。
李家军的手工业作坊,瞬间实力暴涨,遥遥领先。
这套路,好像挺熟悉的。
反正李郁是这样打算的,能看透的人估计不多。
范京小心的跟着,
他已经不像以前初入伙时那样洒脱,
不自觉的带入了下属角色,言行举止都有些谨慎。
说起来,
整个李氏集团内部,大约只有杜仁,和杨云娇相对洒脱。
其余人,
都已经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绝不敢像以前那样在李郁面前说说笑笑。
……
“老范,坐。”
“我和你讲一件事,你在吴县当差,有些会议就没喊你参加。”
“爷,我听着。”范京说着,主动给李郁递上了醋。
面馆内,
掌柜的,和伙计都被清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