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入夜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十四日申时三刻,随着一支响箭于皇城上空准时绽放后,集于内城的义勇军各部应声而动,一场残酷血腥的屠戮,就此拉开序幕。

义勇军各部依街扫荡,又以各百户分巷清剿,各百户再以各小旗分户破院,入室屠戮。

当一户户奴兵亲眷的院门被一个接一个强行破开之后,其内本就因为明军破城而终日惊惧的奴兵亲眷,在见到那持刀而入的明军后,原本的心中的惊惧便已换做了绝望。

对于那身着甲胄手持利刃的明军,他们这些老弱妇孺如何能与之相抗,唯一能做的,便只有不断哭泣哀嚎着向明军跪地求饶,期望着能够牵起他们的怜悯之心,留得自己家小一条活路。

只可惜,军令如山,纵是些许明军会犹豫,却仍难改被其他明军所屠之结局。

明军的呼喝喊杀之声,以及妇女孩童所发出的哭喊声,早已经响彻内城。而那些尚未被明军屠至的奴兵亲眷,在听到如此动静,又如何不明白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于是乎,不少奴兵留在城内的一家老小纷纷奔出家门,试图在外趁乱欲谋一线生机之时,却又赫然发现,所有街道巷口已皆有明军把守。

无论他们在那街巷胡同之中如何穿梭奔逃,竟都无路可出。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惊慌外出奔逃,加之明军逐渐压缩着他们的游动空间。在那尚无明军杀至的胡同里,已逐渐为妇女孩童拥挤堵塞,难以通行。

人们在惊惧之下,早已变得风声鹤唳,即便无有明军前来,仅是靠着一句明军已至的误传,便会加剧人们心中恐慌,继而便会在试图躲避明军的条件反射下,疯狂推搡引发踩踏。而一但有人跌倒,便只会在人们的无情踩踏下再难爬起。

不少孩童亦因此与家人失散,只能无助的呆立原地放声大哭。

如此场景亦非个例,在城西鸣玉坊、咸宜坊、以及城南大小时庸坊、城东明照、仁寿等紧邻皇城的诸坊中,都在同时上演着此等悲剧。

大雪过后的北京城,并未因为大雪的落尽而放晴,天空整日都依旧处在阴沉之中,似乎隐在天空云层中的雪花随时都会再次飘落。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也在这昏沉的天色下早早便降临在了北京城。

孟毅在一众亲卫的护卫下,策马缓行在前往多尔衮府邸的街道上。

耳中听着那比在禁城中所闻更加清晰的嘶喊哭嚎之声,目光扫视着远处街巷因明军引动火把所闪烁着的亮光。

方才还因为接到郑森已破天津,正引军开往北京的喜讯而兴奋不已的心情,已然渐渐淡去。

没有人能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好的心态,更何况造就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还是自己。

在怀着一丝沉闷的心情来到多尔衮的摄政王府后,孟毅便被两名守候在府门外的锦衣卫百户恭引至王府后宅。

多尔衮的摄政王府,其占地规模以及府内布局,那是在北京城独一份的存在。

但与昨夜府内那灯火通明,奴仆阿哈们往来穿梭服侍主人的繁忙之景相比。此时位于后宅虽然灯火依旧,可一路行来,各进院落中的诸厢房皆是一片漆黑之色,唯在多尔衮所居院落的正房,以及院内左右两侧的独立厢房中,尚在亮着烛光。

只是让孟毅奇怪的是,两侧厢房中,一处立有校尉看护的,应该是大玉儿跟小福临所居之地,那另一处无人看守的厢房又是何人所居?

心有疑问,孟毅便不禁于院中驻足,对着身前引路的百户问言道:

“此处除了福临母子以外,还有何人被安置于此?”

那百户立刻指了指无人看守的那间厢房恭声应道:

“回大人~那间厢房所居之人,乃是吴三桂妾室陈圆圆~金大人言其乃是寇团长姊妹,无需遣人看守,故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