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六路在武植的主持之下,有条不紊地开始了重组工作。
在经略帅府的书房之内,武植正在对六路的各州府以及各路经略安抚司实施重组计划。
“止戈院”,武植回想着自己两年前创立的武学,陷入沉思。那时,创办武学是为了解决军中将校不足、诸事纷杂忙碌的局面。武学中的学子全都选自陕西六路的将士,仅仅教授半年便被派往军队履职。
而当下,各方战事趋于平稳,军中将校数量快趋近饱和。
武植经过深思熟虑,决心对止戈院进行全面的改革行动,使其发展更具规范性和有序性。
今后不仅向军中的将士开放招生渠道,还将大范围吸收民间的杰出人才,以此充实生源的结构,汇集各方的贤才。
与此同时,武植计划把学子在止戈院的就读年限延长,规定每届学子要满足三年学制,并且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估之后,才能够被派往军队担任职务。
“许久都没有踏入止戈院了,自己身为止戈院的院长,多数时间都在忙碌其他事务,未履行应尽的职责。今天就去止戈院视察一番,将自己的计划确定下来。”
念及于此,武植让亲卫去传召宗泽,等宗泽到来后,就带着宗泽一同前往止戈院。
宗泽接到武植的诏令,放下手中的事宜,赶到了帅府,随后,武植把对止戈院的改造计划和盘托出。
“大帅此计甚妙,鉴于各路战事已平,军中将校不缺,这般做法,能够让止戈院内的学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随后宗泽拍了拍脑袋:“哎呀,差点忘了跟大帅禀告一件事。在下这几个月内在止戈院中发现了三个英才,想把他们介绍给大帅。”
“哦?能被宗兄看重的英才,不知是怎样的人物,本帅倒也想见识见识。”听到宗泽的话,武植立刻来了兴趣,要知道在自己的记忆当中,岳飞便是被宗泽慧眼识才,之后才开始登上南宋的历史舞台。
宗泽见武植感兴趣,便不再卖关子,继续说道:“其中两人是此届止戈院里的学子,叫做吴玠、刘锜。这吴玠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自幼家境平常,却志向远大,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与勤奋努力,在止戈院中出类拔萃。
“而另一人刘锜,是熙河路安抚使刘仲武刘大人的儿子,从小受家庭风气的影响,习得一身好本事。他们俩的各种谋略才华毫不输于韩世忠、刘光世等一众将校,日后,必成大器。”
“吴玠?刘锜?”当武植听到宗泽说出这两人的名字,脸上顿时露出了欣喜之色。这两人在自己前世的记忆中,可是北宋末年赫赫有名的将领,没想到竟然会在止戈院内求学。
“那不知还有另一人是谁?”武植再次向宗泽问道。
“大帅,另一人是一位民间豪杰,他原本是要到我西北参军的,不过下官见他见多识广,而且武艺出众,让他当个小兵实乃大材小用,所以把他安排到止戈院内当了枪棒教头,这人名字似乎叫史文恭。”
“史文恭。”武植闻言神色一怔,回想起几年前自己身为梁上君子的时候,偷偷进入蔡京商铺窃取钱财,与史文恭和李助交手的事。没想到现今又听到这史文恭的名字,并且还在自己麾下任职,这天下间的缘分,实在是妙不可言。
宗泽见武植这般神情,忍不住询问:“大帅,这史文恭莫非有何不妥?”
武植摇摇头,嘴角微扬:“这史文恭啊,与我有旧缘,本帅原本还打算派锦衣卫去找他,没成想他竟自己投身到本帅麾下了。”
宗泽闻言,心里松了口气,接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随后,一行人朝着止戈院走去。不多时,武植和宗泽来到了止戈院内。
两人直接朝着止戈院的校场走去,这时校场上的几百名学子正在进行操练。
宗泽快步往校场中央走去,没过多久,他就从校场里领着三个人朝武植走来。
“叮,发现可交友人物,信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