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另立新制

我来自朔方 仲实 2223 字 23天前

荣王原本在朝堂上很是有些作为,但遭到杨国忠的打击和皇帝的疏远后,日渐颓废,沉迷于酒色之中,游荡于山水之间。

很是有了些阅历的荣王归朝,一封接一封的奏疏便递给了皇上。

李滉在奏疏中直叱节度使的弊端,尤其以东北三镇和魏博两地为最。

李亨的太子之位早已稳固,李荣已失去了成为太子的可能。因其矛头直指安禄山,杨国忠反过来对荣王赞誉有加,李滉又重新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和看重。

作为荣王的嫡子,李倩自小熟读史书,精通地理,因此也逐渐得到了唐明皇的喜爱。

天宝十二年,安禄山的范阳军逼反了突厥阿斯布部,皇帝偏听偏信了安禄山之言,派朔方和北庭联军横扫了北地草原。

天宝十三年,安禄山的范阳军又逼迫契丹遥辇部阖族迁徙。朝堂内外都劝皇帝收了安禄山的权,可皇帝不知为何,最后竟派出两位公主去与那遥辇首领李怀秀、奚人首领李沿宠去和亲,就此想不清不楚地把安禄山这事情给一笔带过了。

小主,

可结果呢?和亲的队伍现在竟不知了去向,李沿宠带领奚人顽强抵抗,一路且战且退着从驻地败走。

而安禄山非但不悔改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竟然派出手下大将崔乾佑率两万大军攻入契丹本部,北地草原再度动荡。

荣王担忧帝国之安稳,身负荆条,从大明宫外一路跪拜着入了大殿,向玄宗请求,自己愿意以亲王之身入范阳境,亲手将那意图谋反的安禄山押解回京,以儆效尤。

天下人都以为皇帝偏袒安禄山过了头,岂知唐明皇看着跪在地上、后背血肉模糊的六儿子,不禁潸然泪下道:“若安氏联手,不出五日,两京之地危矣,大唐危矣。”

荣王大骇。

其实,运筹帷幄了一辈子的唐明皇,他心里很清楚,他亲手缔造的节度使制,给大唐埋下了多大的祸患。

幸好,安思顺迷途知返,李隆基终于不再担心这两个姓安的联手造反了。

安思顺入了中枢之后,荣王心情大好,去皇家园林狩猎。出门时还艳阳高照,结果打猎没多久,骤然起风降温,下了一阵急雨。

其时,荣王正打马追逐一头野猪,冷不丁被这骤雨侵袭,毕竟已经上了年纪,随后便患上了风寒。

荣王念念不忘北地草原的祸事,李倩见父王忧郁,便主动向唐明皇请缨,借着李俊大婚之际,亲自前往武川走上一遭,顺便接触一下溃逃至阴山附近的契丹各部,以探求范阳真相。

李隆基大喜,连连赞叹荣王父子懂事,更有意安排李倩代表皇室参加婚礼。

可李倩却说,自己如果一早亮明身份,难免见不到那李俊和契丹人于人前人后的真面目。倒不如混迹在从京师返程的镇北军之中,到了武川地界后,再便宜行事,待李俊大婚之日,再亮明身份不迟。

出乎李倩的意料,那押送契丹长老的镇北军统领薛海涯和亲卫管彤,竟然热情地邀请他出席了凤临武川大营的宴会。那一场精彩绝伦的《有凤来仪》演出,让李倩深受震撼。

一场大戏,别的姑且不论,最起码这李俊的镇北军和安禄山的范阳军,肯定是尿不在一个壶里。

好不畅快!

次日,李倩入新镇后,微服走访了城中居民和遥辇大贺两部的百姓,以及来自北地草原的部落商户。

李倩从百姓口中真切地了解到,那范阳的安禄山,哪里是准备造反?不如说得明白一点,是已经反了!只不过就差举起反旗新立一个国号罢了!

这四处汇总而来的范阳消息,让李倩很是心惊。

李倩接着走访下去,见到了武川百姓给李唐皇室修建的家庙。那家庙建于民居之中,虽是规模不大,但胜在祭祀之民众恭敬虔诚。

李倩注意到了那两个护卫皇室牌位的武将,一个是朔方军的大帅安思顺,一个是镇北军的主将李俊。言谈之下,那年轻的李俊更是百姓交口称赞的好官!

李倩不禁感叹,在李俊的治下,百姓自发为李家设立皇室家庙。可武川新镇却连个邀功的奏疏都没有向朝堂上过,甚至连一文铜钱都没有向朝廷要过。

李倩与百姓和商户攀谈的越多,对李俊的兴趣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