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五道旨意

我来自朔方 仲实 2439 字 21天前

几个世家大族的掌柜们被李俊叫在一起,原本都以为李俊是要和他们借钱。

那张氏的京城大东家,心里已然有了算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李俊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却不料,李俊和众人竟然要谈起一桩生意,大伙不禁很是好奇。

李俊问众人:“诸位的生意之中,可有钱庄和柜坊的营生?”

世家大族的生意遍布天下,钱庄和柜坊自然是跟着买卖开遍天下。所以,当李俊问起这么个问题来,各家掌柜无不点头。

李俊笑着道:“武川地处阴山北地,虽我已在丰州来路的沿途,设立了不少休息区,但对四方商户来说,总是带着现银到处跑,总归不便,想必各位亦深有体会。”

“没错,”张氏大东家附和道:“银子携带越多,就越要携带人手护卫。”

李俊闻言,接着说道:“我欲在新镇设立一家官商合股的钱庄,天下商旅可凭借我钱庄开具的借据,从各位在其他城镇的钱庄提款,但要付给各地钱庄以抽头,不知各位有没有兴趣?”

其实,大唐发展到现在,钱庄和柜坊已经出现了数十年,类似存款、取款甚至异地提款的生意早已出现,只不过都是集中在各家自己的钱庄和柜坊内,极少会跨钱庄而交易的。

另外,很多钱庄和柜坊也兼具典当行的作用,只要能把地契、房契拿出来典押在钱庄里,就能筹集些资金以便周转。

大唐的繁盛和文明体现在方方面面,在金融的领域自然也是遥遥领先于当时之世界。

李俊只是简单提个意、启发个思路,这些大掌柜们自然一听就懂了。无非就是把这异地存取款的生意,从自家的钱庄和柜坊之间流动,变成和李俊这个新办的钱庄流通而已。

“此外,”李俊继续补充道:“正如各位所见,异地商旅总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我想开启一个借贷的业务,以商旅之家室背景、房产地契和持有货物为抵押,以各地大族之信誉为担保,给缺钱周转的商户提供借款,收取一定的利息。”

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李俊三言两语一说,这些大掌柜们都懂了。

张氏掌柜笑道:“敢问大人,这股份要如何分配?”

李俊沉吟一下:“为消除各位的顾虑,我欲拿出黄金五千两作为本金,总股本共黄金一万两,各家每家参股不超过黄金两千两,如何?”

李俊的底气在于,皇帝给武中新镇和武东新镇的建设批了五千两黄金,可以把这一笔款拿来当做本金,然后将官办的钱庄支棱起来,官商合股,既能促进武川新镇的贸易,又能赚取不菲的利润。

反过头来,如果钱庄的资金充足,大可以把赚取的利润和剩余的本金拿出来,以保障武中和武东两个新镇的建设。

当然,这种将专款挪做他用的事情,借李俊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去办,总要想个合适的由头才行。

各大掌柜一听,多少?五千两黄金?我滴个乖乖,足够再造一座小城了!

李俊看出了众人眼神中的怀疑,叫人去把宣旨太监请了过来,当着众人的面,问那太监这五千两黄金是否确有其事?

众人见宣旨太监都以承认了有这么一笔款项,一个个不禁心都热了,每家恨不得拿出两千两参股。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俊当着宣旨太监的面和各世家达成协议,双方合股设立一家新的钱庄,取名为“大唐皇家建设银行”,共设立总股本黄金一万两,其中:大唐皇帝出资三千两黄金,占总股份的三成;武川镇守府出资一千两黄金的人工和物资,占总股份的一成;其他各家各自出资黄金一千两到两千两,分别占股份的一成到两成。该银行诸般细节之中,只有一点为基本前提,那就是大唐皇帝对该银行的所有事务,具有“一票否决权”。其他具体经营规则,由各家派人连夜草拟商议。

既然这银行已有了雏形,李俊安抚所有商旅,均可于不日内来新银行借贷款项。

李俊借用后世的银行概念,在大唐首开“银行”、“信用贷款”和“异地存取款”的先河。其原本的初衷是借此弥补武川在地理位置上的短板,却不料会极大地推动大唐帝国商业贸易的全面发展,并为大唐皇室和各参股的世家,源源不断提供了巨大的利润,此乃后话。

经过两晚一天的紧张筹措,七月十八上午,大唐皇家建设银行正式对外营业。出乎所有股东的意料,一万两黄金的总股本,一上午的时间就被借贷走了近七成,可是到了当晚结束营业的时候,竟又被诸多收款的商户给存了回来。

无他,和那些米行、面行不同,这银行的名头带了“皇家”二字,天然就是信誉的保障。

这一借、一存之间,已然是上万两黄金的流水额。虽然明知这巨大的金额,是受了互市大市场开业和低税的短期利好,但也足以让所有股东咋舌。

好吧,就这个模式,就这个名头,不用李俊提议,从两京到各大州府,这些世家大族们,便商议着要将这个银行往全国推广了。

小主,

李俊无语:你们问过皇帝这个大股东的意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