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直观体现就是文字描述从较大程度改成了极大程度,但是依据系统严谨的用词规则,提升的效果应该非常明显,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
心满意足地倚靠在石洞中,云龙很快进入了深度睡眠。
下午时分,艳阳高照,毒辣辣的阳光炙烤大地,今年江南的夏天来早,又格外热情。
官道上尘土飞扬,一匹四只脚蹄和背部鬃毛带火的拉风坐骑,载着名轻装打扮的骑手一路奔行,沿途没有做任何停留,吃喝直接在马背上解决,只要有时候路过城镇需要停下来问路,这个时代的交通出行极为落后,搞不清方向很容易南辕北辙,时间紧任务重,可容不得半点懈怠。
很快到了秀州,有趣的是不久前秀州城外发生了一场规模盛大的骑兵遭遇战,从睦州方向一路逃亡至此的数万官军还是被义军追了上来,要不是官军边打边退,坚持到了从秀州城内赶来支援的守军,恐怕要全军覆没,不过这些跟云龙都没有关系了,现在他的心如止水,只想早日到达东京汴梁争取回归前完成隐藏任务。
不过来到秀州也不是没有收获,顺便买了两匹膘肥体壮的良驹,用来换乘赶路,要问钱财是怎么来的,自然是随便找了个富豪友情赞助。
心无旁骛的赶路,任务世界第26天,跨越1000多公里的路程,在夜以继日,更换了数次马匹的情况下,终于看到了东京汴梁的城墙。
汴梁城面积50多平方公里,用数十公里的城墙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状。设有城门十三座,城内河道纵横,引入了金水河、五丈河、蔡河以及横贯东西方向的汴河,桥梁林立,交通便利,是当时着名的水城,城市布局严谨,设有宫城、内城和外城,大小相套,是一座典型的三重城格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作为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人类聚集地,北宋都城,里面生活了上百万的人口,秩序井然,商贸发达,着名画作清明上河图,就是描绘了这个时期汴梁城的繁华景象。
傍晚时分,云龙收起了坐骑,一身灰扑扑的长袍,跟随很多进出城谋生的商贾农夫,行色匆匆地从南燕门进了外城。
宋朝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朝代,进城不需要路引凭证,城内没有宵禁,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生动的夜市文化,街旁、桥头、巷内,随处可见经商和交易,街道两旁也是店铺林立,有的店铺还打起了灯箱广告牌。在灯笼映照下,各种手工艺品、餐饮小吃琳琅满目,品种繁多,颇有一种乡镇赶集的热闹感觉。
一路上走马观花,简单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看到一处临街开放式茶馆食客盈门,谈笑风生,氛围热烈,正是收集情报的好地方,挑了个角落的位置,点上一壶茶水和两碟小吃,优哉游哉地品尝起来。酒是用红枣浸泡酿造的果酒,味道清淡,度数不高,很适合这种场合细品慢饮;一碟桃李梅杏等果脯拼凑的蜜饯,上面撒了一层细碎的盐粒,咸甜相间,别有一番风味;另一碟是炒的焦香的黄豆,嘎嘣清脆。
这个时间点能来茶馆消遣的食客,多是小有家当的中产阶级,谈论的话题五花八门,什么东家长西家短的家长里短,城中坊间的趣闻乐事,巧妙地避开了朝堂上的敏感内容,尽是些没有太多营养的八卦新闻,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舆论监管严格也实属正常,寻常百姓要是敢在公开场合胡乱说话,一不小心就被扣上一个妄议朝政的罪名。
于是他将目标定在了一个侃侃而谈,非常享受众人关注目光的老者身上,衣着得体整齐,面色红润,想必是个日子过的不错的地头蛇。
吩咐店家给那边送了一壶好茶,老者有些意外地望了过来,云龙微微点头致以和善的笑容,没过一会,对方乐呵呵地凑了过来,拼桌交谈起来。
云龙把自己包装成是从外乡前来东京汴梁发展事业的家族子弟,做点小生意,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需要找个熟悉当地环境的老实人帮忙,每天都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这里闯荡,老者听后也见怪不怪,皱眉深思片刻,给出了一个推荐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