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独,一个有些才识但却不懂劳作或者说厌恶劳作的秀才。
在家里的老父母死后,他依旧死不悔改,不但不劳作,还转手将家里的田地和房产都给卖了。
接着便拿着卖田卖房的钱,继续混吃等死。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他算是彻底给吃穷了。
不得不说,人在饥饿的时候潜力是无限的,原本一直只能作一些打油诗的罗独。
在快要饿死的时候,居然福至心灵,突然来了灵感,作出了一首《饥人愁》。
被当地的富商给看上了他的才华,专门聘用他到家中为自己子女讲课。
不得不说,这家伙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一生中共遇到了三次贵人。
第一次便是他的父母了,投生到那两位知晓读书好处的老人家中,免去了劳作之苦。
第二次则是那名愿意聘用他当讲书先生的富商,让他没有活生生的饿死,一身的才识也有了用武之地。
而第三次,则是大魏灭国后,那名因为害怕被杀头而率先投降的县太爷了。
俗话说得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那名县太爷也是一个奇人,在任时兢兢业业,政绩倒也还看的过去。
正巧刚完成一统的大周急需底层官员帮忙管理这么大一块地盘,这名县太爷抓住机会,通过之前在县中积累的声望成功拿到了一次考核机会。
并且本身的管理才能也还能看得过去,于是便成功地通过了考核,不但没有被清算,还官复原职了。
虽然说官职没有变化,但是大魏的县令和大周的县令可是天差地别。
不说别的,就说原本他当大魏的县令的时候,可没有那么多的新奇玩意传到这里。
而且现在的县在大周各种政策的推行,以及范蠡商会的入驻下,那发展的速度叫一个日新月异。
短短一年时间,就他的县衙就高了三丈不止。
这些全都得归功于大周传过来的高超建筑技术和各种特殊建材方式,所以这县太爷过的也是越来越好。
人过好了,那么肯定就会生出一些多余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