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终于商谈出结果

“唉……孤又何尝不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呢!”

杨贤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声音仿佛从幽深的谷底传来,带着无尽的忧愁和无奈。

他微微仰起头,目光投向远方,似乎想要透过眼前的景象看到更远的未来。

只见杨贤那张原本英俊的脸庞此刻被一层浓浓的忧虑所笼罩,他的眉头紧紧皱着,像是两道无法解开的结。

缓缓地,他张开了口,用一种低沉而又坚定的语气说道:“诸位爱卿,你们可知,此事关乎我军前途命运,稍有差池,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随着他这句话音的落下,站在一旁的房玄龄等人顿时面面相觑。他们的眼神交汇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困惑和不解。

这些人都是杨贤的心腹大臣,跟随他南征北战多年,自然知晓此时定都洛阳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

小主,

然而,他们却不明白,既然主公已经深知此中厉害,为何还要如此执着地将王都定于此处。

就在这时,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道:“既然主公已然明了当下并非夺定都洛阳的最佳时机,那为何还要坚持这般行事呢?

难道真有什么难言的苦衷不成?”其他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时间,整个大厅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昨夜孤于床榻之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啊!”

杨贤突然提高了音量,打破了沉默。他转过身来,面对着众臣,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当时我离开洛阳之时,曾遇到一位神秘的老人。

那位老人仙风道骨,一眼便看出了我的不凡之处。

他主动为孤算了一卦,所言之事竟已全部应验。”说

到这里,杨贤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后接着说道:“而这最后的一卦,便是定都洛阳,方可最终完成天下一统之大业!”

说完这番话,杨贤猛地站起身来,他背负着双手,昂首挺胸地望向洛阳的方向。

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坚毅的轮廓。他的面色凝重如铁,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

但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透露出一股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的决心。

要说这夜不能寐啊,其实不过是与诸位夫人嬉闹玩耍得过于欢快罢了。

然而,有些事情着实难以用常理来阐释清楚,所以就只能把这些不便明言的状况统统归结到那些神秘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玄学上去啦!

说起这玄学,它原本可是专门用来辅助君王统治天下的法宝呢!

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都对其深信不疑,并借助其中蕴含的玄机来治理国家、驾驭臣民。

此刻,在场的众人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

过了好一阵子,喧嚣声才渐渐平息下来。

就在这时,只见房玄龄略微迟疑了一下,但很快还是迈步走出队列,双手抱拳向燕王施礼道:“既然燕王您都这样说了,那么依臣之见,这都城不妨就定在洛阳吧!

毕竟,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若在此建都,不仅能够充分展现燕王您统御四方的壮志雄心。

更能让整个王朝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啊!”

“燕王殿下,我大燕国刚刚建立……”鲁肃恭敬地说道。

“燕王殿下,关于律法之事,微臣认为应当仍然延续使用……”田丰紧接着开口道。

自从定都之事尘埃落定以后,朝堂之上的众臣们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商议起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事宜。

其中包括律法、政策等等各种各样复杂繁琐且足以令人感到发愁的提议。

此时,当房玄龄等一众大臣纷纷建议继续沿用大汉律法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杨贤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众所周知,汉律相较于秦律而言确实要显得宽松许多。

若放在太平盛世,这样的律法或许尚且能够得以继续施行下去。然而,现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啊!

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之下,杨贤坚信所谓的“乱世宜用重典”绝非虚言。

因为他深知人心难测,绝不能轻易相信那“人之初,性本善”的说辞。

在他看来,人性中的丑恶与贪婪往往会在混乱的局势下被无限放大。

如果不对其加以严厉约束和惩处,那么整个社会必将陷入一片混乱无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