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促使矛盾激化

除了司马懿这个历经四朝的大臣外,他还特意安排了一位曹氏宗族的人担任制衡角色。

最终,曹叡选择了自己的旧部曹真的儿子曹爽。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曹真对魏国的贡献堪称卓越,其子曹爽想必也不会差。

于是,曹叡留下遗诏,命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新帝。

不久之后,这位年轻的新主子撒手人寰,年幼的太子曹芳顺利即位,并改元为“正始”

曹爽虽年纪轻轻,司马懿对他却没有丝毫轻视。

人有名声,如同树有影子,难以忽视。

司马懿对曹真昔日在战场上的英名记忆犹新,深知其能力。

因此,共同辅政后,凡遇重大事务,司马懿总是先请曹爽决断,若有异议则详加商讨。

刚开始辅政时,曹爽对司马懿态度还算恭谨。

但随着权柄在握,曹爽渐趋傲慢跋扈,朝中老臣屡遭无端责罚。

皇帝年幼,太后又不谙政事,那些被冤的老臣只得求助于司马懿。

面对求援,司马懿表现得极为无奈,向他们诉说自己的困境,自比为一介垂暮老者,力不从心。

他强调朝政如今全由曹爽掌控,自己即使心系同僚也无能为力。

望着司马懿日渐弯曲的脊背,老臣们满怀怜悯之情,同时也对曹爽的行为更加愤怒。

毕竟,司马懿作为四朝元老,在魏国的地位无可替代。

然而,这一切变化竟未引起曹爽警觉,见司马懿渐渐远离政务,便更显张狂,认为这位年长的对手再不敢与其争夺权力。

其实,司马懿乐见其成,他希望这样的局势持续发酵,促使矛盾激化。

曹爽越是专横,对司马懿而言越有利,曹氏宗族与魏廷重臣间的裂痕亦会日益加深。

久而久之,曹爽终将失去民心,此消彼长之间……为了加快这一过程,司马懿决定借故年老体衰,请辞返乡,表面上似乎是要安度晚年。

曹爽虚情挽留了几句,确认后大笑不止,心想从此大权独揽,无人可制。

稳定内部后,曹爽雄心壮志向外扩展。

如果在他手中灭掉蜀、吴两国,便可凭借军功威胁皇位。

于是他草拟军事行动,决定出兵攻蜀,兴势之战就此爆发。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誓要一举荡平蜀地。

然……事情真如他所料吗?

【在兴势的伏击中,曹爽被蜀将王平打得狼狈不堪,几乎衣不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