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分化削弱其士气

尽管孙策表面接受建议,但在内心依然未重视这些矛盾。

建安四年,周瑜晋升中领军,率领大军攻克皖城,擒获袁术部将刘勋,又率兵征战庐陵、豫章等地,扩展疆域数百里。

短短两三年时间,整个江东几乎尽入孙策手中,这与周瑜的帮助密不可分。

孙策也承认,能拿下江东,周瑜功不可没,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功劳。

然而比起这些功劳,两人之间的友谊更加珍贵。

建安五年的年初,周瑜和孙策在柴桑城主府畅饮米酒,规划未来方向。

周瑜提出攻打江夏、占领荆州、进而吞并巴蜀、最终实现二分天下的宏伟计划。

这一提议获得了孙策的高度赞赏。

【两人商量后,决定在新年后不久便进军江夏,首先对付黄祖,这位杀害孙坚的仇人。

【然而,世事难料,意外频发。

】 【一个月后,孙策因许贡门客的刺杀受重伤,最终不幸去世。

【周瑜万分悲痛,但明白眼下最重要的是处理孙策的后事和江东继承人的问题。

【由于孙策英年早逝,其子年仅四岁,难以担此重任。

【如果让孙策之子继承江东,必将引来世家大族的强烈反扑和北方诸侯的侵袭。

【因此,在张昭建议下,众人提议扶持孙策的三弟孙翊继位,但周瑜对孙翊的看法并不乐观。

【孙翊的性格像极了小一号的孙策,能力上更有所不及。

【这样的一个人统领江东,显然难以驾驭局势。

不仅无法稳定内部关系,甚至可能迫使百姓遭受战乱之苦。

【因此,周瑜认为继承之人绝不能是孙翊,并将目光投向了更为稳健可靠的孙权。

【虽然孙权在军事才能上不如孙翊出众,但他性格稳重,明显优于孙翊。

更何况,自幼一起成长的经历使周瑜对孙权充满信心,认定他能够稳住江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