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日出东方,天色渐亮。小四是头一个起床的,今天还有早饭要做,他得提前准备好。
娶亲这一天,男方家是管早午两顿饭,晚上自家人一起吃顿饺子,是这边的习俗。就连早上和中午的菜色都有具体指向。
早上豆沫粥、小咸菜,至于主食是油条、包子、还是馒头就随意了。
中午给的女方家摆席,肘子、熏鸡、红烧鱼、四喜丸子这几个是固定菜色,其他的荤素搭配得当就好。
男方家这边的亲戚则是煎饼菜和馒头管够!大锅菜放了上果泡、再盖上绿豆煎饼,就是这一带的特色。
也是成亲必备,平时却很少能吃到的一种吃食。
早上馒头、包子和油条都准备了。连小菜都准备了三种(多了准备不出来,四种又觉得不吉利,所以选择了三种。)
张莲起来的时候,文小点和小四已经带着兄弟们忙活着了。
炸油条是个技术活,是文小点在带着两个人在弄;小四在准备小菜,调味什么的肯定要他亲自来;包子、馒头就交给其他兄弟们了。
自从被张莲纠正过之后,蒸馒头、包子什么的,胡家的男人们还是可以上手的。经过两年的打磨,说不上蒸得有多好,倒也不会太失败就是了。
“对不住,起晚了。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张莲觉得十分不好意思,哪有帮忙的都到了,主家还在睡的道理。
“没有,灶房里有我和二嫂照看着呢,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嫂子放心昂。”
小四给张莲端了一碗豆沫,和刚出锅的包子,还有小菜拼盘。
“谢谢小四,你们都吃过了吗?”
灶房的活儿和其他的不同,吃饭是没有时辰的,毕竟吃饭的正时辰,他们还在忙活。
“怕到开饭的时辰顾不上吃,就提前倒换着吃过了。”
“那就好。”
张莲喝了一口豆沫、咬上一口素包子,胃里有了东西,整个人舒服多了。刚起床的慌张感压下去了不少。
这一舒服了,胃口也跟着打开了,一不留神,就吃了四个包子,两碗豆沫。这才意犹未尽的放下碗筷。
给嫂子盛饭的小四,兴奋之余还很惊讶,嫂子平时是不是都没有吃饱过?她刚刚吃的可是平时的两倍。
“看来小四的厨艺又精进了,嫂子连吃了两碗呢。”
文小点的油条都炸好了,也端着一碗豆沫和刚出锅的油条过来,言语间直指核心问题。
“啊?我吃了这么多吗?”
“是呀,还吃了四个包子呢。”
小四也搭腔,这件事情他还是有点不太好接受的。
“那大概是真的很好吃,一不留神吃多了吧?”
“那我让小五给你找点山楂丸吃吧,一会儿该撑的难受了。”
文小点放下碗筷就要去找小五,老田还在隔壁没过来,估计要到吃饭的时辰才能看到人。
“我不觉得难受啊,不用找他了。要是一会儿不舒服了,我自己去找他。”
张莲确实没什么感觉,文小点听她这么说,也就没再坚持。都是大人了,难受了自然会去找药吃去。
天色越发明亮,院子里也越来越热闹,王媒婆睡了个好觉,神清气爽地起床。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其他人的脸色。
还好,精神抖擞,看来昨晚没有出什么幺蛾子,还好,还好。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准备着。
接亲用的是马车,车厢顶上,坠了红布花,四角还垂了红布,一派喜气洋洋。拉车的墨宝,头顶一朵大红花,神气得很。
小五和明成一左一右牵着明珠,混在孩子堆儿里,等着一会儿的红包。明珠要拉着许娇娇一起,只是,十岁的姑娘,已经要避嫌了,只能跟在李秋菊边上看着他们热闹。
李氏左边是张莲,右边是换了衣裳重新梳洗过的文小点,此时站在饭堂门口,笑意盈盈的看着整装待发的接亲队伍。
胡兴赶车,现在已经坐在马车前头了,系着红腰带的傧相们,也都整整齐齐的站在了马车边上,随时等着出发。
王媒婆坐在胡兴的另一边,捏着枣红色的帕子,看看天色,等着吉时随时出发。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地完美。就是,说不上来哪里有点不对劲。
“小五叔叔,他们在等什么呀?”
明珠兴奋的跟大家站在一起,虽然看着满院子的红色很是漂亮,却真的不知道这么多人忙进忙出的,到底是在干什么。
“等吉时,就是要在好时辰出发。”
明成在一旁小声解释,可是小五却眉头紧锁,在思考些什么。
“为什么要等好时辰。”
明珠继续发问。
“因为要去接新娘子呀。”
“是那个奶奶和兴子叔叔一起去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