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冒险突袭的行为,都只会增加太平天国翻盘的可能性。”
“曾国藩越过九江去进攻湖口,本身在战略上就是一个愚蠢的行为!”
大元名将伯颜在一旁笑道:
“大清真正应该采用的战略是让江南大营增派更多兵力牵制天京,再从江北大营方向发起进攻。”
“三路压迫之下,国力本就远不如大清的太平天国必然会迅速耗尽国库,到时候还不是任由大清予取予求?”
刘秉忠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将希望寄托在某个将军身上,那是下策。”
“以国势堂堂正正压迫对方,让敌人自行崩溃,才是上策!”
“这其实也能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铁穆耳怔了一下。
不战而屈人之兵还能这么理解的?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曾国藩被围困于鄱阳湖中的第二十天,彭玉麟率领着长江上的一百二十艘快蟹、长龙等中大船只,对梅家洲炮台发动猛烈进攻。
双方激烈交战,炮火连天。
位于梅家洲炮台不远处的某处丘陵上,石达开放下了手中的单筒望远镜,嘴角微微扯动。
“呵呵,居然能坚持二十天才发动进攻,这曾国藩还挺能忍的。”
按照石达开原先的预计,曾国藩最多也就七八天便该忍不住了。
陈玉成在一旁跃跃欲试,对着石达开笑道:
“翼王,让我出战吧!”
石达开看了一眼陈玉成,摇头道:
“不行。”
这家伙可是陈承镕的宝贝疙瘩,怎么能让他去面对湘军最猛烈的火力?
陈承镕地位实在是太特殊了。
在陈承镕特地派人来打过招呼的情况下,即便是石达开贵为翼王,也不愿意得罪。
石达开是很年轻,但石家整个家族都加入了太平天国,有的是老成长辈给他出主意,帮他处理这些人情世故。
石达开的目光旋即落在了罗大纲的身上。
“罗将军,按照我之前和你说的,去做吧。”
罗大纲兴高采烈地应了一声,快步而去。
江面上,在彭玉麟下令不惜代价强攻之后,湘军的快蟹、长龙两种型号中大船只逐渐逼近了梅家洲炮台。
快蟹,是一种体型狭长的战船。
在它的左右两侧有成排的桨橹,外形活似蜈蚣和螃蟹。
元明时期叫“蜈蚣船”,清代称“快蟹”。
这种船只经常被水上盗匪所采用,出没于南方各种水路,专门干那没本钱的买卖。
有风的时候就扬帆,没风的时候就划桨,需要极速前进时则还可以桨帆并用。
湘军打造的是体型最大的“快蟹”,单侧船桨就有整整二十八具,体型庞大的同时速度也相当惊人,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灵活。
至于长龙,体型和快蟹颇为相似,但更宽一些,也能装载数量更多的火炮。
“准备登陆!”彭玉麟看着最前面的快蟹已经即将靠岸,立刻发出命令。
整支湘军的船队,为了压制炮台的炮火,距离岸边都相当近了。
就在此时,从旁边的鄱阳湖封锁线中,突然窜出了几十个木筏。
这些木筏上捆满了各种易燃物,上面又以火油浇盖。
此刻所有的木筏全部都被点燃,带着熊熊大火,顺着水流而下。
彭玉麟看到这一幕,瞳孔顿时一缩。
水流的下方,便是正在准备登陆的湘军舰队!
“躲,快躲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彭玉麟大叫出声。
然而太平军准备的木筏实在是太多了。
接近岸边的湘军快蟹、长龙等中大型船只本来移动速度就慢,惊慌之下更是船挤船,搞得越发拥堵不堪。
砰砰砰!
一个个燃烧着的木筏撞上了湘军的船只。
很快,火苗就从木筏上蔓延到了船上。
一声炮响。
从梅家洲水寨之中,又冲出了上百艘太平军的小船。
这些小船极为灵活地走位,一边躲避着湘军的火铳、火炮,一边迅速靠近。
与此同时,梅家洲炮台上的太平军火炮,越发猛烈地轰击起来。
炮弹不断如雨点般砸落,将湘军的船只砸出一个个大洞。
被三面夹击之下,彭玉麟所率的这上百艘湘军中大型船只乱成一团,在江面上搅成了一锅粥。
“撤,赶紧撤退!”
彭玉麟头皮发麻,大喊大叫。
这时候也顾不上什么狗屁登陆了。
再不撤退,就要全军覆没!
好在,湘军无论是战船的质量还是火力的数量上都占据了绝对上风。
太平军虽然计策出尽,但在彭玉麟的竭力指挥、组织下,大部分的湘军战船还是成功地撤回了自家的营地之中。
但也并非没有代价。
二十多艘快蟹、长龙在江面上或熊熊燃烧,或四分五裂。
梅家洲大营中,到处都是太平军士兵们响彻天际的欢呼声。
这一次湘军外江水师的全力出击,以折损了将近两成的战舰而告终!
陈玉成此刻也一扫未能出战的阴霾,兴奋地跳了起来。
“翼王,您的战术实在是太强了!”
石达开先是露出笑容,随后叹了一口气。
“燕王,唉……”
若不是燕王秦日纲在田家镇把太平军水师的最后一点家底都赔掉了,今日湘军外江水师付出的可就不是仅仅二十艘战船了。
最乐观的情况下,石达开甚至能直接把彭玉麟打得全军覆没!
眼下,凭借着这些民用渔船、渡江船改造而来的小船只,石达开再怎么精心设计,也就只能取得这点成果,没办法再多了。
少年陈玉成并未注意到石达开微妙的表情变化,兴致勃勃地开口道:
“翼王,咱们今晚就夜袭贼寇?”
在陈玉成看来,这可是最好的机会了。
石达开闻言沉默了一下,抬头看了一会天空。
碧蓝天穹之下,无数白云正在缓缓经过。
专注地观察了一番白云的方向,石达开又拿出一个指南针做了对照,随后摇了摇头。
“还不是时候。”
当天夜里,鄱阳湖内,湘军内湖水师临时营地。
曾国藩一边听着外面太平军的锣鼓喧天,一边看着彭玉麟刚刚送来的信。
“……贼寇之火攻与小船袭扰,弟实无计可施。”
“为今之计,唯有请大人即刻弃船登岸,弟自领一支兵马在江边接应。”
“先退回九江,重整旗鼓,再徐徐图之。”
曾国藩太阳穴两侧青筋毕露,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