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辽东,蓟门的旨意中。
帝言:兹特授尔等便宜行事之权,凡遇蒙古来犯,无需请奏,可自行调兵遣将,临机决断,相机而战,军中所需粮草、器械、兵勇诸般事宜,朝廷必全力支持,有求必应,无有推诿……
临机决断,相机而战……有求必应,无有推诿……
这代表着皇帝的一种态度。
你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朱翊钧也清楚,主战场还是辽东,蓟门……
朱翊钧虽然在张居正面前,口出狂言,说要重现洪武远征蒙古的壮举,但也只是朱翊钧态度的一种表现。
他不可能干预整个战事的进行,也不会教给别人该怎么打仗。
他是外行。
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的主官将领,所有的战事,都要靠着各地的将领,官员来打,打完之后,在听将领们的意见,做出下一步的决断。
还没有开始干,就想着打进蒙古去,捉了俺答汗,门图汗,把他们的脑袋做成酒器,朱翊钧可没有这么幼稚。
行不行,能不能这么干,要先碰一碰。
前期战争顺利,才会有下一步的安排……
不过,西北的平静局面,可能要消失了,与蒙古各部落短暂的和平局面,要被打破了。
而朱翊钧要做的就是军备,粮草,以及打胜仗后的赏赐,朝廷要真金白银的拿出来,不能让士兵流血又流泪……
实际上,在朱翊钧看来,大明朝走向衰落的重要体现方式,就是对蒙古的策略改变……而这个时候,朱翊钧便想着采用正统朝之前对蒙古的策略。
撕破脸,你抢我的子民,我就深入草原,找不到你的人,就放火烧你的草场,破坏你游牧民族生存下去的基石……
朱翊钧召见内阁辅臣,户部尚书张学颜,给他要了一个准确的数字。
三百万两白银,并要求专款专用,不允许拆借等情况发生。
张学颜听闻之后,可是吓了一大跳,两京户部存银,是能够满足皇帝要求的,但,这几年的结余,可是要出了一大部分……
张学颜独自一人面对皇帝,只能应允,回到内阁朝张居正诉苦,而张居正也只有一言:“照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