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掌教崇安(2)

自周代开始,历代朝廷均曾相继在尹喜故居楼观台建庙立观,形成了众多的宫、观建筑群。历史上宗圣宫是楼观台的中心。

唐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亲率文武百官千余人到楼观台拜祭老君,并宣称:“老君乃吾圣祖也,今为社稷主,不有洪建,其可已乎?”于是诏改楼观台为“宗圣观”,赐米帛,以供观中修补之用,以示感恩。

唐玄宗时再次扩建,使其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和道教圣地。唐代玉真公主隐居楼观修道近50年,对楼观台影响很大。

宋、明时期,楼观台得以扩建整修,香火旺盛。

明清两代,楼观台遭洪水侵袭,兵祸之灾,逐渐衰落。清末时,宗圣宫已废毁,唯说经台又名老子祠保存完整。

封建社会先后有60多位皇帝到楼观台拜谒祭祀,楼观台是封建帝王去的最为集中的道教圣地。

其中说经台,即老子祠,为楼观台中心建筑群,建于高岗之上,相传老子曾于此讲经。

始建于唐武德二年,蒙古太宗八年重修扩建。

《元重修说经台记碑》记载:“说经台万峰环拥,三面屏开,大川横展,周秦遗墟,汉唐故址,皆历历在指顾中,号地肺第一福地”。

其中地肺即为终南山。

明清皆有修葺。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山门、老山门、灵官殿、启玄殿、斗姥殿、救苦殿、后山门,中轴线两侧有配殿、厢房、碑厅,俱系明、清风格。

中心殿堂启玄殿,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顶,青布瓦,抬梁式结构,檐下施旋子彩绘。另有唐以降诸代碑石42通,石狮2对,铁钟磬、铁狮、铁炉等。

在楼观台西约3.5公里就峪口,有一延生观,即玉真公主出宫入道处,曾称玉真祠、升天台。

明嘉靖元年《重修古楼观下院延生观记》碑云:唐睿宗女玉华公主修道于楼观之北,道成飞升……明景云间敕额名曰延生观。

李白《玉真仙人祠》云:“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飚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说经台西南约1.5公里的前东明村南,有一化女泉道院,院内有化女泉两眼,传说老子植杖化为女子,以验弟子徐甲之心,及拔杖,水涌出,名化女泉。泉水清洌,清甜爽口。

说经台东约6公里乡赤峪口内东山腰,又有一迎阳洞,为唐末道教祖师道教北五祖之一汉钟离修道处,系天然石洞。

吕祖洞,位于炼丹峰左侧山谷的闻仙沟口,传为吕洞宾修炼的地方。洞前有亭,亭左有七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