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蒙古大夫

涛起微澜 有骨难画 1144 字 1天前

项骜闻言下意识的回忆了一下自己老爸的形象:踏实、可靠、乐于助人、人品没的说,但缺乏进取精神,有点小富即安,虽然也没富过,反正是个非常典型的老实人;这种性格和眼前二叔此等张扬、自信且的确有点手段的类型比起来,自然从各方各面都会处于劣势的,尤其是生长在这个人情大于规矩的社会里。

而在情场上则更不用说,老实人在这个领域基本就是吃瘪的代言词。

老妈年轻的照片有不少,的确是个水灵灵的漂亮姑娘,所以二叔是怎么输的呢?自问在这方面颇有见地,却对这个事一时没了答案,看来得有机会回去亲口问问去才行。

思绪随后被水欢的提问打断,她道:

“‘蒙古大夫’这个说法我听好多人说过,的确是贬义居多,但我一直没理解,为啥它会成形容医术不过关的词儿呢?”

项骜回道:

“因为从匈奴到蒙古帝国,草原游牧民族在整个古典到封建时代都没有专职的医生;由于牲畜是主要生产资料,所以掌握一定原始医学知识的人,都会优先去当兽医,这也导致此类人一般都是身兼数职的,比如萨满里的巫师、兽医,最后才是捎带脚给人治疗的。

一般流程是先做一通法事祈福一下,再按照给动物一样的药方给人使一遍,然后能不能行就看天意了。

另外,常年征战导致战创伤非常多,这类医生处理的又很粗糙,死亡率和伤残率特别高,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草原上的大夫不靠谱,被他们下药通常生死对半开,而提到游牧大家最先想到的基本都是蒙古,那‘蒙古大夫’这个词也就诞生了。”

“一群常年给牲畜看病的人偶尔也给人看病,然后经常药到病不除,时间长了名声便臭了——原来如此!懂了!”

项骜答完又看向二叔,问:

“这么多年,您没再找个二婶?”

“嗨,我这种情况,没房没地没车,天天和一群牲口混在一起,谁愿意跟我?”

“那未来有什么打算?一直在这里当兽医?”

“目前先这样吧,以后......我没想过以后。”

“我看了一下您这边的养殖规模,大概就是一个人能照看过来的极限了,每年能有多少进项?”

“牛羊肉价格高的时候能卖个2万来块,如果羊毛长势良好还能多赚点,但基本不会超过3万;问这个干啥?难道你有发财的道儿?”

这话从口气到内容都明显是开玩笑的,他却没想到项骜很认真的点了下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