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得宋家这俩娃一旦没如了宋家人的意,再埋怨顾品逸没教好。
就这样,宋老村正将宋初年和宋初杰叫过来,给小先生见礼,并且让大儿子宋秉义去准备了丰厚的拜师礼。
叶辛夷见事情办妥了,心满意足地出了村正家,又带着顾品逸又去了赵四老太爷的家。
“四叔爷,四叔奶,我来是给你们找麻烦来了。”叶辛夷进门没有客套,而是直接道明来意。
“顾品逸,就是咱们村后山上,带着妹妹居住山洞过活的小子,今儿个被我高薪聘请来,给咱们家二郎和三郎当个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学礼仪。”
赵四老太爷一听,登时就来了精神,一拍炕桌儿,就了一声好,“好,好啊。
老三家的,你有眼界,有远见,这是好事儿啊。咱们家三郎有他教授的话,可比在外瞎学强多了。”
河西沿村村外学堂,并不单独属于河西沿村。
这个学堂建在了河西沿村,实际上是与周边的几个村庄都有相连的,每个村屯的读书孩子,都统一到这个学堂读书。
因此上,这里鱼龙混杂,教书先生也只是童生出身的半瓶二吊子,学士教不好,可儒酸秀才那一套,倒是做得一板一眼儿。
这也是为什么赵三郎才念了几年书,就傲娇得了不得,给个羽毛就能上天的那种得瑟了。
他么的,没有好先生以身作则,哪来的好学生品德优良?
然而,尽管不少学童的家长对这位先生教学有微词,可人家是童生出身,又加上溧阳镇能教学生的先生并不多,这也就实在没办法了,才将就着这位一身臭毛病的学堂先生了。
这也是刚才在宋老村正家,叶辛夷理解宋老村正盼孙成才的心情,应了他请求主要原因。
顾品逸给赵四老太爷恭敬地行礼,“学生顾品逸,见过赵四老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