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打个几十年的盹【下】

最终,虫鱼或鸟兽宝宝的父母就死掉,两代之间就生死相隔了。

——

虫鱼或者智力相对较弱,或者因为对它们的观察不够仔细,对于它们之于父母之死的情绪,杜布认为是相当不足的。

而可以确认的是,野狼、野牛等野兽要比鸟类更容易记住自己的父母,并且在父母死亡时会体现出悲伤,尤其是在宝宝们还小的时候。

但即使如此,鸟类也比虫鱼更容易记住自己的父母。

要让一只蝴蝶或一只草鱼记住自己的父母,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甚至难以想象的事情。

因为它们是独自成长。

亦即,其成长缺乏任何父母的照顾。

相应地,它们不可能产生或形成对父母的印象。

而任何一个同类长者都可能是自己的父母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就如同不同物群有不同的“生之道”一样,不同物群亦有不同的“死之道”,因而生命或修或短。

有的虫子蛰伏于泥土或水体中数十年。

而当其破土而出,或是离水而生,即很快交配和产卵,然后死去。

凡人世界有哲人言,“夏虫不可语冰”,说的是一些虫子的生命只是到夏天或是秋天即结束,而不知晓冬天为何物。

这种观察于凡人而言不可谓不敏锐,但却不全面。

夏虫确实不知冬天或冰雪天气是什么,但其在虫卵阶段,却是能完整地经历春夏秋冬的。

与虫子相比,鱼类和鸟类在孵化后作为物群是能经历完整的四季的,其寿命要长得多。

兽类则更是如此。

——

至于人类,虽然其不能像鸟类一样飞翔,不能像鱼儿一样生活于水体,并且缺乏野兽那样强大的视觉、嗅觉、听觉、力量或是反应速度,但因其有发达的大脑、灵巧的四肢和对环境的改造、控制与利用,因而在寿命上能胜过普通的虫鱼和鸟兽甚多。

并且,从平均体型上来讲,人类亦强过绝大部分的虫鱼和鸟兽。

换言之,作为物群,绝大部分的虫鱼或鸟兽都是体型娇小并且寿命较短的。

而这其实也适合于作为物群的虫鱼鸟兽。

那些拥有更好环境的物群,个子高大,生命较长,孵化或生育的后代数量较少,世代更替的速度比较慢,属于强势的物群;反之,那些弱势的物群,环境不那么友好,个子较小,生命较短,孵化或生育的后代数量较多,世代更替的速度比较快。

其中极端的情形,就像兽类中的老鼠,一年即可生育好几代。

当过了好几年的时候,那么其已经不知多少代同堂了。

而老鼠所能活过的年龄,却只有短短几年。

——

而老鼠的更新换代速度,与那些像果蝇一样的小小的昆虫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后者在一年就可更新换代数十次。

至于像野牛、野鹿、野狼或老虎等,由于生命要强大得多,所以其更新换代较少。

较快的世代更替,对于它们来讲,既不必要,也不可行,因为假定出现了这样的情形,那么就可能它们或许会吃光所有的绿植或猎物。

在缺乏绿植的情形下,即使是父母辈的野牛、野鹿都可能饿死。

至于像野狼或老虎等肉食性动物,甚或可能同类相食。

而且,一些野狼或老虎等,甚或可能将那些出生不久并且较为弱小的子女吃掉。

——

因此,各类物群的“生”,亦即意味着其“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