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先帝根基日益牢固,起兵举事已然不可。诚王也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整日闲散于府中,朝中大臣登门拜访,他待之以宾客之道,却从未提及皇位一事。朝中诸事,若非先帝传唤,诚王也从未踏足朝堂。在大伙的眼中,诚王是真的放下了当年之事。
先帝继位数载,操持政务,日以继夜,最终染上风寒,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倒在床上,一病不起。
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堂不可一日无主。太子尚且年幼,不可主持国家大事。思来想去,先帝只能请诚王出山,暂代太子摄政,维持朝堂,操持政务。
太祖诏书,明文规定,诚王不可摄政,所以一开始诚王是拒绝的,但往日不如今夕,朝堂政务必须有人主持,故而诏书切峻,急于星火,诸臣逼迫,催其上道。朝堂的局势风云变幻,每个人心中各怀鬼胎,诚王不能眼睁睁看着朝堂乱作一团,还是硬着头皮上了,暂代太子摄政。
先帝病危,诚王执政,那些在背后支持诚王的官员眼看时机来了,暗地里朋比为奸,拉拢各方势力,为诚王卷土重来创造机会。他们觉得这么多年诚王表面上无所作为,只是畏惧太祖的诏书,心里早就对皇位垂涎欲滴。他们瞒着诚王,为其牵线搭桥,统筹全局,只待时机成熟,便可起兵举事,夺回原本属于他的一切。
先帝驾崩之夜,时机成熟,乱臣贼子拥诚王为帝,率领军队迅速包围皇宫,凡是反抗,皆斩无论,逼迫太子禅位于诚王,不惜火烧寝宫,欲焚先帝之遗体。
官兵围堵,四面楚歌,太子虽年幼,却也知其狼子野心,纵使反抗,也无能为力。正当太子心如死灰,欲随先帝而去,宫外一声巨响,南宫世家的铁骑踏破了宫门,与乱臣贼子厮杀。
南宫世家的铁骑号称天下第一,所到之处,无能人挡。这是先帝与诚王的计谋,以诚王执政为诱饵,钓出隐藏在朝堂中的乱臣贼子,将其一网打尽。
这些对诚王忠心耿耿的人,死到临头都还不知道,害死他们的幕后真凶正是他们拥护称帝的诚王。
那一夜,火光冲天,南宫世家的铁骑冲入皇宫,勤王保驾,冰冷的刀刃上沾满了热腾的鲜血,嘶吼声徘徊于九天之上,一具又一具尸体躺在石砖铺就的路上,从宫门延伸到寝宫。
他们被铁骑团团围住,无路可逃,既无生机可言,倒不如放手一搏,兵戈相碰的声音,那是他们最后的呐喊。
长枪刺穿了他们的心脏,鲜血染红了青砖铺就的地面,他们手里的兵器掉在了地上,眼中的希望终是黯然,他们起兵举事,注定不成功便成仁的结局,虽然举事失败了,但他们不后悔,古往今来,能者居之,诚王有能,天地弃之,他们不服,为何先帝平庸却能登上皇位,而比他更优秀的诚王却只能做一位名存实亡的亲王。
今夜举事失败,是天地的不公,是世道的不义,他们有憾无悔!
他们倒在了冰冷的地上,眼睛望着那幽暗的天空,想要伸手却不能及。
他们因诚王而举事,也因诚王而殒命。世事循环,因果报应。
明哲倚靠阑干,望着那孱孱流水,心绪万千,久久不能平复。
回到京城,便遇上这么多事,而且每一件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明哲本不想打搅他们,却不想他们早已盯上了自己。果然应了那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躲不掉的终归是躲不掉,哪怕自己不去做,他们也会找上门。
“明哲,你还好吧?”看见明哲抑郁寡欢的样子,诗瑶有些担忧。
明哲倚阑而起,敞开心扉道:“过去的都已过去,诗瑶,别把今夜我跟你说的话告诉别人,包括你爹在内。别问我为什么,照我说的做就行!”
诗瑶不明所以,但照他说的做准没错,“好,我答应你!”
“你与我同行,你爹那边便劳你费心,鸢儿她们便由我解释,咱们后天便出发!”
“后天出发,这么着急?”
“京城不可久居,看似平静,实则暗涌,每一步都是他人精心布置的棋局,在这里多呆一天,便多一天的危险,你爹不希望你卷入其中,最好的方法便是送你离开京城,正巧我来了,也解决了他最大的烦恼。”
“明哲,你在说什么,为何我听不懂?”
“你无需听懂,照我说的做即可!后天出发,你还有一天一夜的时间做准备,快些去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走了,剩下的这些事……”
“剩下的交给我,你无需操心,快回去做准备吧!后天,东门,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