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思量却也有悲时

剑雨临州 往也 1911 字 10天前

清明摇了摇头,“不一定要全看完,我的先生说过,世上最忌讳的事,就是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之以恒。心里始终留着一个念想,这便是我活下去的动力。”(节选自中国当代作家莫言之作《檀香刑》)

“那我活下去的动力是什么?”满月陷入自我怀疑中。她的父亲原配是柳氏,也识字知书,可惜生下满月不久后,便去世了,续娶的夫人姓李,对她约束极严。满月平时循规蹈矩,不让李氏抓一点不是。

“可以有许多,一个人、一件事、一场景,总之只要你愿意,什么都可以,甚至是你自己!”

“我不想为自己而活,人一旦为了自己,可以出卖朋友,可以泯灭人性,我不想变成那种人,也不想任人摆布,成为一个傀儡。”

清明忽然站了起来,当着满月的面,“那你可以为我而活!”

满月脸上浮现一抹红晕,“你未免也太自恋了,我为何要为你而活?”

“因为我们是天生的一对,清是一半满,月是一半明!”

那一夜,清风正好,两人相拥在一起,许下不变的誓言。

自那后,亲朋往来,满月都不出面,只与清明十分亲密,两人互相读书请教,整天在小屋里谈诗论文,一点也不避嫌疑。清明年已二十,因择偶标准太高,所以高不成低不就,殊不知他心里中意的人其实就是满月。在吟诗作词的时候,常常流露出求爱的意思。满月心里也中意清明,二人可以说已心心相印了。

小主,

清明一封信寄回家中,他的父亲看后,勃然大怒,不同意自己的儿子娶一个苗疆女子为妻。清明心中十分苦闷,但满月对此毫不知晓,两人保持既有的关系。其实两人心里清楚,一个中原男子,一个苗疆女子,两人在一起的机会本就渺茫,此事一旦传开,两家都抹不开面子。

后来,清明因家事,迫于无奈,暂时离开了苗疆,两人长期不得相见,清明心中十分痛苦,就提笔给满月写了一封情意缠绵的情书。满月读了清明的信,知道两人的婚事难成,深深怨恨自己命运的不幸,整天整夜地哭泣,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就想一死以报答清明。

恰在这时,一位李姓公子忽然拜访,他是李氏夫人的亲属。这位公子长得俊秀,又有才华,远近闻名。他听说满月美丽多才,意欲结为婚姻,但从未见过满月,怕传言不可信,特地前来,请见满月一面。但满月足不出户,急得这位李公子如热锅上蚂蚁,一天到晚,在院中走来走去。一天早晨,满月正对镜梳妆,丫鬟开窗泼水,李公子恰巧从窗外过,看见满月貌如天仙,不禁暗暗叫绝,立即央求李氏夫人替他作媒,欲成此事。李氏夫人也觉得李公子和满月郎才女貌,正相般配,于是夜晚枕上就向丈夫说了此事。族长一听,也觉得李公子一表人才,又是名门出身,与女儿是天作地造的一对,不跟女儿商量,就答应了这门亲事。直到两家议定婚期、互送聘礼时,满月才得到一点消息,但木已成舟,满月唯有自叹命苦。趁着夜深人静,她把自己的诗稿全部付之一炬,望着皓月当空,她想起那天晚上,两人相拥在山崖上,许下不变的誓言:“清是一半满,月是一半明。”

此时清明正客居大理,读书作文之余,偶尔来洱海,恰巧碰到一位苗疆之人,告诉他满月已许配他人,不久将出嫁。清明听到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呆若木鸡,立即回到客栈,稍加收拾就启程赶往苗疆。到了满月家,满月正站在柳树下,二人相见,一句话也说不出。满月一边流泪,一边低声吟诵道:“他生未卜此生休,郎君记着明晚便是我生命结束之时!我如果有一丝一毫辜负你的地方,天日可鉴!”清明刚要说话,李氏来了,满月转身离去。

第二天晚上,满月让丫鬟买酒,她从未喝过酒,却发疯般喝个没完,一直喝到深夜。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今朝有缘来相会,明日你东我向西。第三天直到下午,满月没有踏出闺房半步,族长不放心,不顾阻拦,撞开门一看,满月躺在床上,浑身已经冰凉了。满月的父亲并不知道女儿为何而死,只是流泪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