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萧萧暮雨人归去

剑雨临州 往也 2491 字 10天前

凌云立马握住她的手,两眼流露真情,“婶婶永远是我亲婶婶,只要婶婶一句话,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不就是评诗嘛,小事而已!”

她松开凌云的手,一脸嫌弃,“你这人就三个字,不要脸!”

凌云嬉皮笑脸道:“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面子而已,可有可无,大丈夫能屈能伸,见惯不怪矣!”

她拿出一张纸,放在凌云面前,“看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选自宋代词人李清照之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我二人,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无法排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词!”凌云惊叹道。

“好在哪里?”

“多情不随雁字去,空教一种上眉头。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

“你的评价倒也中肯,但还差一点。”

“是吗?恰巧小侄有一处不解,不妨婶婶为小侄指点一二?”

“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故弄玄虚,你那点小心思,在我这儿没用!”

凌云略显尴尬,清咳一声,“那小侄便直言不讳了!如果说,上阕是从意境中隐隐约约透露出相思之意,那么下阕则侧重于直宣情愫。换头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借眼前之景抒发胸臆,暗合流水落花的伤感和无奈,既是即景,又兼比兴。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全词都在写愁,可为何而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群南归的时候,会排成一个人字,暗喻婶婶在等一个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暗喻只有那个人回来,婶婶才会觉得圆满。什么样的人能让婶婶牵肠挂肚?除了王叔,莫非婶婶心里还有其他人?”

凌云的表情,就像是得知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惊讶不已。怪不得她不愿找别人来看,这首词若是传出去,诚王的脸面该往哪儿搁?诚王那么疼爱她,她的心里却装着别人。凌云不怀好意地笑了,他觉得自己得知了一个秘密,一个足以震惊全天下的秘密。

她使劲敲了下凌云的脑门,痛得凌云立马收起笑容,捂住脑袋。

“你若是敢乱说,信不信我撕烂你的嘴?”她阴沉着脸。

凌云不敢反抗,连忙点头,“是是是,我绝不把这件事说出去!”

“凌云!”她和颜悦色道。

听见她叫自己的名字,凌云缓缓抬起头,哪知一杯茶水直接泼在他脸上。所幸这杯茶水是凉的,不然他可就要毁容了。

“婶婶,不带着这么作弄人的!”凌云委屈道。

“你个男子汉大丈夫,装什么委屈样,再说我并未作弄你,我只是让你清醒清醒!”

“我……这……”凌云气到说不出话。

她明白他的意思,解释道:“我这一生,只爱你王叔一人,心里哪儿还有别人!不过你也说对了一点,我确实在等一个人,可谁说这个人非得是别人?我既然嫁入王府,不论生死,都是他的人。等的那个人,自然也是他!”

“既然婶婶等的这个人就是王叔,那为何要这么写?王叔不一直守在婶婶身边?”凌云一头雾水,云里雾里,啥也没听懂。

她长叹一气,略显哀伤,“我等的是他,却又不是他。”

“婶婶,您能不绕我吗?有什么咱就直说,别绕来绕去,我听不懂啊!”凌云一脸痛苦。

她蘸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下一个民字,“凌云,你是个聪明人,不会听不懂我的意思。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国家若想繁荣昌盛,靠的不是武力,而是百姓。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天下便不会有人造反,蛮夷之国亦不敢进犯,大宋才能走向繁华。此之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秣房顺应民心,愿做百姓之仆役。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