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连等了几天,终是支撑不住,昏倒了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在马车上了。叶辰没有一点退让,派人把他送了回去。
此行凌云铩羽而归。
三国时期,割据汉中的五斗米道天师张鲁投降曹操。张鲁被迫内迁洛阳,五斗米道也从汉中移向中原,影响进一步扩大。汉朝都城洛阳及周边许多士人贵族加入五斗米道。这些贵族对五斗米道许多道法规仪不满,遂独立门户,也就是后来的上清派。
上清派奉南岳夫人魏华存为始祖。魏华存是西晋开国丞相魏舒的女儿,字贤案,号紫虚元君,民间尊奉其为“二仙奶奶”。魏华存本信奉五斗米道,在教中任祭酒之职。
祭酒是五斗米道中的小头目。据《三国志》,刚入五斗米道的人,称为“鬼卒”,受道已信,称为祭酒,再往上就是大祭酒和天师了。魏华存身为祭酒,对五斗米道的修行和仪规非常熟悉,但她对这些法门并不满意,因而最后破门而出,创立了新的教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华存幼时,随父任朝廷官职,居住洛阳,平时喜读《老子》、《庄子》、三传五经及诸子百家。受天师道,羡慕神仙,静默养炼。及年长,信道修炼,日益强烈,平时按道教养生丹法服胡麻散、茯苓丸,并用吐纳,摄生静养。家中亲戚往来,她一概拒绝会见。她要求离开家庭,住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但遭到父母的反对,只好在家中找一偏僻的静室,读道书,静养炼。
魏华存到二十四岁的时候,父母亲强迫她嫁给太保掾、南阳籍的刘乂,生了两个儿子。魏华存一心向道,待二个儿子长大,就和丈夫分居,斋戒别室。终因精诚勤致天帝开怀,命神人降授《上清经》,由其传播于世,遂为道教上清派开祖。
道门传说,魏华存与丈夫刘乂分居之后,过了三月,忽有清虚真人王褒及众真人降临斋室,告诉华存:“你专注三清,勤苦到如此境地,我等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你神真之道。”于是让玉女打开玉笈拿出《上清真经》三十一卷。
“吾昔潜心修道,遇南极夫人,西城王君,授吾宝经三十一卷,诵经习行,以成真人,今日授尔之书,乃昔日之文本。”随后,清虚真人起立向北,毕恭毕敬,执书而祝:“奉泰帝之命,于此良辰吉日,以吾昔精思于洛山之书,传与华存,凡三十一卷,华存当谨守明法,修真成仙。有泄书者,身为下鬼,族及一门。”祝罢又说:“此书当传真人,不仅吾得此,尔今获此,皆泰帝之命也。自吾之后,当有七人得焉,至华存即四人耳!”亲手授予华存。随后,王褒摘经中之节度,行事之口诀,传与华存。接着,景林真人又授华存《黄庭内景经》,令其昼夜存念,诵习万遍后,可洞观鬼神,调和阴阳,三魂五魄,可致长生久视。授己毕,众真人隐形而去,留言他日将会见于洛山。
魏华存于洛阳修真养炼多年,己获上乘。后来丈夫刘乂去世,中原发生饥荒,华存乐善好施,救济贫饥,得到真人兆示,得知中原将发生大乱,拟携二子渡江南下。
魏华存离开洛阳到江南,半途中,盗贼横行,流寇打劫,华存所到之处,皆平安无事。
到南方后,华存的两个儿子都十分争气,长子刘璞升安城太守,次子刘瑕任太尉从事中郎将。
华存从此得以清斋而居安静炼养,诵经修道,真功日进。
魏华存在阳洛山,道成功满之后,开始讲经传道,以其大德高行,天师道徒推举她为祭酒,领职理教,恪尽职守。魏华存得到《上清经》后,勤奋诵习,宣讲教化,创建了上清派。上清派在炼养方法上,改变了过去符箓禁咒和修炼金丹的传统修行方式,专炼人之精气神,以求长生久视之道,成为医学、仙道、巫术一体的,以炼神为主的存想静功。
魏华存为了使上清派的功夫深入人心,她把《黄庭内景经》加以修订,并予注述,撰为定本,传抄问世。
道门传言,晋兴宁三年,魏华存降临琅玡王司徒公府舍人杨羲宅,告杨清规戒律,解说方术要诀,以《上清经》三十一卷亲授杨羲,并让他用隶书写出,再传给丹阳许谧、许翙父子,二许又另抄写传习。东晋末年,战乱纷起,杨与二许先后去世,许翙之子许黄民携《上清经》避乱浙东,从此浙东盛传上清派。上清派后传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四十余年,建道观、收弟子,着书传道,弘扬上清道法,使茅山成为上清派传教中心。
茅山、龙虎山、阁皂山合称江南道教“三山符箓”,一直延续至今。
开宗立派并非易事,为此南岳夫人魏华存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她开创了上清派传承常见的一种方式:真灵下降。神仙下凡直接传授道法。传授魏华存道法的有西汉道士王褒,以及西王母等。
上清派的实际传法人为二代祖师杨羲真人。杨羲四岁时魏华存便已羽化。若干年之后,杨羲号称得到了魏华存下降传授,口授了很多上清派经籍,正式形成上清派。
上清派从根基上撼动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信奉的为太上老君。上清派为与之抗衡,直接抬出了新的最高神只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沦为三清之一,并且在三清之中敬陪末座。
上清派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元始天尊在道门中的影响力变得牢不可破。即便是李唐王室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后裔,也无法动摇元始天尊三清之首的地位。
上清派的修行方式与五斗米道也大不相同。上清派的主要经典为《大洞真经》,主要强调“存思”的修炼方法。注重人之精气神,通过炼神,以达到炼形的效果。
和五斗米道不同,上清派不重视符箓、炼丹,特别排斥房中术。上清派认为人之百脉关窍都有各种各样的神只分别镇守,所以存思存神才是修炼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