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辞职(二)

“你爸那个老东西,偷懒耍滑,从你们小区南门的公交站牌都到了这楼下,说啥也不提了,这不,将东西全都放在我脚下,自己便上楼去了,还说是叫我等着点,一会儿你女婿就来帮你拿的!”看到魏小佑从单元楼梯口向自己走过来,于是便笑着说道。

“妈,您和我爸要来咋没事先打个电话,我也好去火车站接您二老呀!”魏小佑一边将岳母手里的东西接过来,一边拿起地上堆放的手提袋的提系道。

“这些轻点的东西我拿着,你拿这些重一点的吧。”岳母说着,便将轻一点的东西,抓在手里,道:“是你爸不让打的,他说公交车就到你家小区大门口,方便的很,且不说,开车来回的跑,费时、费力、费钱、费油,还不如坐公交更便捷,更舒服。”

上楼后,魏小佑赶忙给岳父泡上茶水。

岳母则在放下手里的东西后,走进厨房里给两人去做饭了,韩诺也跟了进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次,你打电话的时候,说要准备辞职,当时我正好在给一位客人理发,没有听的很明白,但一直放心不下,今天正好是周日,便和你妈一起过来,想问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岳父端起魏小佑给他泡好茶水的杯子,向阳台走去,问道。

因为知道韩诺怀孕,岳父很是注意,在屋里或者守着韩诺的时候,从不吸烟,即便是烟瘾上来,宁愿去到厨房,或者走出家门到楼梯间去吸烟,有时候也会直接去到楼下吸烟。魏小佑对岳父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控能力上这一点十分赞赏,和自己的两桥(两桥又叫连襟,生活中一般是指姐夫与妹夫的互称或合称。在古代的时候便早已有了此称呼。“连襟”据说最早是出现在杜甫笔下。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李姓老头,序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三天两头书信往来或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结交经过,有几句是:“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这只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还没有后来所称的姐妹们丈夫之间的那种关系。)陆嘉学说起来的时候,陆嘉学都承认,“我们的这个岳父,在很多生活细节和为人处世中,所表现出的涵养,真的是让人敬佩和服气。”

魏小佑也跟着岳父来到阳台上,并随手将从客厅里捎过来的烟灰缸给其放在阳台的窗台上,然后又转身回去搬了一把椅子,放在岳父身后:“爸,您坐。”

“你也拿个凳子来坐下,咱爷俩好好聊一聊,我想听听你说的。”岳父坐下后,掏出烟点上,示意魏小佑也坐。

魏小佑又转身回到客厅拿了一个高脚马扎过来,挨着岳父不远坐下。

“爸,我是这样想的……”魏小佑将给自己父亲说的,给韩诺说的,以及单位领导找自己谈话的事情经过,也都一一讲给了岳父听。

岳父始终没有插言,始终是在抽完一支烟再续上一支,认真的倾听魏小佑讲述,也偶尔端起窗台上的茶杯喝一口。

“你所说的,我都听明白了,如果要我说的话,差不多和你父亲说的一样,或者说是一个意思,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抬头观星,低头观心;挺胸做人,弯腰做事,问心无愧而已。

你们都是成年人了,做什么事,如何做事,怎样为人,如何处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有自己的选择和原则,我们身为长辈,不可能跟你们一辈子,更不可能替代你们,只要保持本心,善意,坚持,担当,无悔,上对得起父母,下无愧于子女,能把你们的小家过好,过的幸福,我们给予你们的也只有竭尽所能的依靠与托辅。

如果,你和诺诺商量好了,那就去做吧!即便是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还有我们这些老同志给你们撑腰嘛!”

岳父的话,让魏小佑听了深深的感动和震撼。平时,岳父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总是闷头做事。无论是对妻子韩诺还是姨姐韩玲,给予他所能及的呵护与保障,让她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给她们三观极正的教导。对于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同样做到了一个男人、兄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自己的妻子,魏小佑的岳母,也如同画本里讲的,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听岳母说过多次,从两人结婚直至现在,两人从未红过脸吵过架,更没有打骂和尥过脸子。岳父和岳母两人和谐的家庭生活,在南万山峪村里是有口皆碑的,这也同样赢得了岳母能全心全意,真情真意孝敬公婆的用心,家门口钉在门楣上的“五好家庭”铭牌,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韩诺的爷爷奶奶还活着的时候,村里每年都会因岳母孝敬老人而受到村里和乡里及镇上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