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心中暗自思忖着,如果赖家所犯下之事并非罪大恶极,尚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念及赖嬷嬷侍奉她一生一世的辛劳与苦劳,又考虑到赖家数代人对贾家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地追随,多少还是有些情面和功劳可言的。
如此一来,自己恐怕很难袖手旁观,少不得要出面替他们周旋一番、求情几句。
然而,这般做法无疑是与她先前制定的四条应对之策背道而驰。
但转念一想,这赖家在宁荣二府已然扎根深厚,盘根错节,地位举足轻重,给予些许特殊照顾倒也在情理之中。
再者说了,自古以来,那些手中握有权势之人,一旦身居能获取丰厚利益的要职,便难以抵挡金钱的诱惑,总忍不住想要从中谋取私利。
此乃人之常情,即便有心加以制止,也是力不从心,无法完全杜绝这种现象。
就连史书上那些英雄豪杰,有许多也难以经受这样的诱惑,又何况赖家这样的区区奴仆呢?
况且,即便没有赖家,也必定会有赵家、孙家或者钱家之类的充当那出头的椽子。
所以,倘若只是涉及区区几万两银子的小事,只需令贾赦、贾珍等人将银两如数追回,并略施薄惩,稍作警示即可。
如此处置,既能彰显贾府的威严公正,又不至于因小失大,伤了彼此多年的情分,还能给外界留下一个大气宽容的印象。
然而等到将贾赦找到荣禧堂来问清事情的经过,贾母不禁悚然动容,满脸惊愕之色。
原来,贾赦此次居然从那赖大家中一举抄出了价值高达上百万两银子的巨额财产。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据传贾珍所抄没的赖二家的财产亦是相当可观,丝毫不逊色于前者,其数量之巨,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就在此时,当听闻贾母有意出面为赖家求情之时,贾赦却是丝毫没有给她留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