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谈心

在这几种办法中,前两种都失败了,而募流民客户为兵的办法虽能诱得“通逃者”“争出应募”,暂时解决了社会问题,却使这批人渐渐成为雇佣兵而不可卒去。

于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唐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

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已经没有战斗力。

749年,府兵制直接被废除。

代替府兵制的是募兵制,也就是向全国招募正规军。

早在武则天时代,募兵制就开始推行。

募兵的目的比较明确,那就是对付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武则天时代以来,吐蕃、后突厥强盛。

契丹常常叛乱,唐朝不得不将大量的军队驻扎于北方边疆。

如此,就改变了唐朝的军队布局,形成了“外重内轻”“守外轻内”的局面。

唐朝的主要对手都是游牧民族,他们经常处于流动作战中,常规的战争方法难以应付。

中原王朝对付游牧民族的主要方法,那就是在长城一线屯田、屯军。在北魏时期,开始在漠南设置六镇,此为军镇的开端。

唐朝也继承了军镇制度。唐朝为了适应边防需求,于684年开始在军镇设立节度使,由统领当地军队的都督兼任。

唐朝前期,军镇的军队主要由府兵构成,而将帅则是临时任命。

但是这种制度的机动性较差,在动员、训练的过程就浪费了大量时间,不利于抵抗游牧民族的突然袭击。

从677年开始,武则天开始招募军队驻扎河西走廊,西域,这些军队是长期驻扎,而将领也是长期不变。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对付突厥和吐蕃,所以被继承下来。

邢承恩现在实行土地国有,耕地一人十亩很像均田制,军制采用的是募兵制,和唐朝藩镇很像,所以邢国举才有些疑惑。

而且人家说的也是实话,国家实力强大人口自然会增长,均田制必然会不够分,而且封建王朝很难抑制土地兼并,这个均田制度最终会因为地不够分而走向消亡。

“族叔,您看咱大宋海贸之利比种田如何?”

“当然是海贸之利丰厚,人人都希望参与其中,只是海贸之利虽大但是风险也大,还是田产铺子稳定啊!而且海贸这行当百姓很难参与进来,都是权贵在做。”

“田产的产出有农业合作社统一收购,不得私人买卖,而且粮食收购价格都是统一的,这利益能有多少?”

小主,

“二哥儿,如果别的地方粮价高,百姓肯定会去其他地方卖的,咱江浙百姓往金国密州卖米的少吗?”

“这就需要咱们的海军出动打击走私了,而且这是需要海船才能办成的事情,船厂可是在咱们手里,岛上的人去哪里搞船?”

“这只要有利益,人家还是会想办法去做的,最关键的是朝廷海禁啊!”

“所以我要把大家引入海贸里边来啊,咱们有白糖,有钢铁,还有高度酒,这些可以开放大家加入,再有海贸收益,土地的那点收益可就看不上眼了,商业才是财富聚集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