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黄勇(2)

马车慢慢行进,晴雪和邢承恩的笑闹声也传出了马车……

夏天的风,正暖暖吹过,穿过马车,穿过头发,穿过羞红的耳朵…

黄勇的到来在琉求匠营只是引起了一点点涟漪,很快就平息下来。

……

六月下旬天气已经变热,坞堡外的人也开始增多。

倚栏眺望,坞堡外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走进了就能发现,橙黄色开始出现在垂头的稻子身上。

天公作美,这两天都是艳阳天,大家都在做准备收割,学生们也都放假回家,无事可做的邢承恩就站在高处看着远处的稻田由青变黄,心情高兴。

托了茶叶的福,船队跑了三趟金国才把移民拉完,琉求人口也正式突破十万量级,王海还带着舰队跑了两趟日本拉回来不少武士,海外军团的人数也是突破万人,达到了一万两千人。

当然王海不只拉了武士和货物,还拉了不少女人,这些是给日本武士们未来准备的老婆。

日本武士就是好用,刚隔离完就被平日清给叫走了。

阿里山一带已被肃清,夏日里山林瘴气难行,剿灭生番的行动暂停,只安排了人巡逻警戒。

平日清就在日月潭的营地训练武士们,同时还安排武士们砍树修路,砍倒之后挖出树根,打夯拖拉机过来一顿锤,再铺上石子和石板,如今从安平基地到日月潭已经能走马车了。

大飞又下水一条,张成暂时放下了飞剪船的研究,因为运输的需求巨大,金国流民中交易来一些懂造船的工匠,可大都会造些内河行驶的船只,海船只能说是略懂,张成就决定再带一批人出来,船工多了才能帮到自己,砍柴也需要磨刀嘛!

哈桑的船队也带来了一万多奴隶,还有邢承恩心心念念的书籍,至于专业的学者暂时没货,植物树苗到了一批,已经被何瑶安排种植了。

奴隶们老实一些的分到了种植园,不安分的人全部弄去矿场,伙食有保障,有护卫队看着,再从奴隶里提拔监工,出不了大乱子。

没两日,金黄的稻穗在夏日的熏风中静静的微笑,广阔的田野上飘散着一阵阵稻香。

站在高处能看见那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

安平基地的人暂时放下其他活动,化身收割大军,开始了水稻的收割。

新来的移民们也跟着一起加入收割大军,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宋朝一石大约97公斤,何瑶估计亩产能有两石,也就是三百多斤到四百斤的样子,已经算是高产了。

宋朝稻谷分大小禾谷两种,大禾谷又叫粳稻,颗粒大有谷芒,只能种在肥沃的田地里;小禾谷就是占城稻,又叫山禾稻,谷粒小,没谷芒,播种不挑肥瘦地,大禾谷收获少,价钱贵,所得除了输官上供外,非富家大户不能吃到,小禾谷收获多价钱贱,贫下户都吃它,当然口感不好。

占城稻用水少、能耐旱灾的优点,这使得它能够在距离水源较远的高地上也能存活,遇到旱情以后受到的损失也比较少。

而粳稻从播种到收割一般需要六个月时间,占城稻只需百日,由于占城稻生长期短,一年内可以两作甚至三作,提高了水稻的年均亩产,为了缴纳白粮,百姓们开始种植小禾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