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银镜和鸡尾酒

酒令声,伴着唱伎和舞姬的渲染,歌舞升平,我金朝太平盛世!什么?饥民遍地?贩卖出海外之后哪里还有饥民,造谣可是要治罪的。

酒楼里的歌舞声在深夜里传的极远,甚至传到了另一边街道。

深夜的粥棚还在施粥,清粥的香味弥漫街道,饥民们排着队等待着,没有了前几日的混乱和哄抢,船队的到来给了他们希望,只要有希望,人们就会遵循秩序,混乱的情况就会迅速好转。

而一旦有了秩序,煮粥施粥的时候就有了流程的,不会像影视剧当中呈现的那样,一群人乱糟糟的挤上来盛粥,毫无秩序可言。

邢承恩针对施粥,明确制定了相关的步骤,主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

审户、标识、排序、散粥。先把灾民按照经济条件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施粥,然后给灾民发放“粥票”,作为他们进入粥厂领粥的依据,灾民进入粥厂以后还要按照顺序进行排队,不得拥挤争抢,最后由两个人抬着粥依次分给灾民们。按照这个顺序施粥,基本可以照顾到所有真正需要赈粥的灾民,而且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很少发生争抢踩踏事件。

一旦有人不守规矩直接乱棍打出,登记下此人样貌,再也不得前来领粥。

粥棚边上的钱德才还在登记人员姓名和技能等等信息,记录下来后发放号牌,有一技之长的优先到移民营地安置,没有的只能等待特长生筛选完毕再来。

人嘛,看到空子自然想钻,上一批移民就有不少人撒谎,说自己掌握技能,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到了地方必然露馅,于是矿场多了不少劳改犯人,还真当邢承恩是做慈善的?这些人为他们当时的谎言付出了代价。

他们若是没有撒谎,最次也会成为农户耕种土地,而不是成为矿场的劳改犯,是的,邢承恩认为他们犯了罪,需要劳改,时间是终身,毕竟是华夏族人,不能贯上奴隶之名,有奴隶之事实,而无奴隶之名声,否则后果很严重,谁知道后人会把祖宗法度读歪成什么样子?

人一旦站在规矩之上,后世必然效仿,而且一定会像最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就好比霍光废刘贺之前,谁能想到还能这么干?之后有样学样,后继者层出不穷。

钱德才登记时旁边自然有人帮着宣传这些事,如果知道了还撒谎,那就别抱怨,矿场欢迎你。

三日后,随着第一批移民上船出发,饥民们彻底安稳下来,火药桶一般的港口慢慢沉寂下来,登记的工作也在慢慢进行,至于捣乱的,挂在杆子上的那些就是榜样。

之前感觉压力较大的金兵们彻底放松下来,杀人他们不含糊,可是统治者要求的是让他们安分的待着,这饥民安分,给粮食好办,减半再减半这就难办了。

跟上面讨说法吧,大家都困难自己想办法,所以他们也难,如今有了秩序大家都好办了,一时间还真成了太平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