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信誓旦旦的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义薄云天道。

宋江眼眶含泪,抱歉道:“哥哥,您对弟弟的恩情,弟弟无以为报,弟弟愿为先锋,为哥哥打好头阵!”

晁盖一听,这可不行!

我下山是要去收拾曾头市,然后好在山中立威。

倘若你去了,还为先锋,一旦打了胜仗,该算谁的?

山中兄弟们又该怎么说?

顿了顿,晁盖摇头道:“宋贤弟不必担忧,少则三日,多则数日,我去去便来。

这山中不能无人打理,就暂且先交给宋贤弟管理了。”

他将‘暂且’二字咬的很重。

一旁的吴用,总觉得事情怪怪的。

好像这一切,出现的都太巧合了些。

但不管怎么说,晁盖还是领军下了山去。

宋江的几个弟兄们也去了。

......

此时。

咸阳城。

宣政殿内。

嬴渊已经将一种名为‘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创造了下来。

只是,不知有没有成功而已。

所以,他需要大量的试验。

既然要试验,就需要找到专门印刷书籍的铺子。

朝廷里倒是没有这样的铺子。

这大多都是民间组织。

主要是朝廷觉得,印刷书籍,并不赚钱,甚至印刷多了,还很亏。

因为印刷一本书籍,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有了活字印刷术就不一样了。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

极大的缩减了印刷时间与成本。

可以说,有了活字印刷术的存在,大秦,将不再欠缺书籍。

顿了顿,嬴渊问向赵高:“咸阳城中,你可知,哪家印刷书籍的铺子,比较好?”

闻声,后者思索半天,缓缓开口道:“回陛下,奴婢倒是听说,有个叫毕昇的人,在城中开了一家印刷书籍的铺子。

去年的时候,宫里的许多书籍,便是此人帮着印刷的,不仅质量极好,且无错字。”